课件编号19324461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21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19473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中职,模块,基础,2023,高教,语文
  • cover
(课件网)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是名垂千古的爱国名将,他从小目睹陷区景象,立下立功报国、恢复失地的大志。21岁时,他就组织义军,曾率50余众踏入金营,活抓叛徒。宁宗喜泰三年(1203),64岁的辛弃疾被掌权的韩侂胄(tuō zhòu)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任辛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被采纳,后又被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辛弃疾在镇江时,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察形势虚实,一面准备招募沿边士兵训练。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满怀悲愤而写下《永遇乐》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历来受人传颂,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甚至将此词称为”辛词第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哪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建功立业,令人仰慕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上阙赏析 上阙即景抒情,由京口这一历史名城联想到京口有关的历史英雄孙权与刘裕。 上阕中,词人发的是思古之幽情,写的是现实之感慨,表达出三层意思: 一是时光流逝给词人带来的无限怅惘,时光抹去了历史英雄的丰功伟绩,也卷走了风流人物的风采神韵; 二是对英雄的追慕与缅怀,羡慕他们都能够大展才华、建功立业,抒发自己怀雄才而无法施展、有壮志难以实现的无奈心境; 三是对南宋统治者苟安江南,不思收复中原的谴责。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 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