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20307

整本书阅读《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286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一,模块,基础,2023,高教,语文
  • cover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清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路遥“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不平凡的心灵震撼”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阅读任务单】 1.以读书笔记形式概括全书主要情节,摘录文本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并试作点评。 2.从小说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物,说说发生在他(她)身上的故事,并有条理地解释自己喜欢的理由。 3.试着就小说中自己感兴趣方面,比如语言特色、情节特点、人物性格、写作手法和主旨等,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4.写下自己在阅读小说时的不解和困惑,并写出自己在尝试理解时做了哪些思考 【导读】 一、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路遥生平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汉族,陕西省清涧县人,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姐妹共8人,路遥是长子。8岁时,父亲将其过继给家境稍好的大伯。路遥勤奋好学,小学毕业后考入当地最好的延川中学,但因养父母反对其继续念书而险些辍学。后来他坚决抗争,凭着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同学的接济完成了中学学业。 路遥在文学上的建树 1980年,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全国中篇小说奖,标志着路遥在中国文坛有了一席之地。1982年《人生》的发表,更是将其推向事业的顶峰。1988年,路遥呕心沥血之作《平凡的世界》问世,在全社会激起强烈的反响,该小说荣获“茅盾文学奖” 。1992年拟被推荐做陕西省文联主席,11月却因病去世,年仅42岁。 路遥的精神遗产 第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 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 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 第四,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 这四点足以使一位作家永远不朽。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朱鸿 一个作家去世近二十年了,人们还在热烈地怀念他,还在谈论他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一个作家最高的奖励。路遥的作品中那些人物及其命运,已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 《平凡的世界》创作背景 从“文化大革命”后期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中国社会是动荡发展的,改革探索也是在摸索中前进的,沧桑而苦难。由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不正常,社会许多方面都处在一种非常动荡和混乱的状态中,造成城乡之间巨大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农村,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困难。 当《人生》获奖并被改编成电影取得成功后,路遥没有沉醉在鲜花和掌声之中,而是深深地思考了一些问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越这一高度,赶在四十岁时完成一部全景式地反映中国近四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的作品。为此,他避开喧嚣的人群,开始搜集准备素材。当路遥开始《平凡的世界》的写作时,他面对当时的文化背景以“独立”的心境和“挑战”的姿态面对他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平凡的世界》成书过程 《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遥的呕心之作,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这部书一共花费了他六年时间。六年间路遥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弹精竭虑。成书后不久,路遥即因积劳成疾去世。正是他这种“用生命写作”的态度,使这本书成为一本思想、内容俱佳的巨著。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之后又荣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是这届唯一一部获此奖项的长篇小说。三十多年来,该书和路遥的其他著作版本之多、销售量之大,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独领风骚。2003—2004年,在7所高校 “大学生信仰状况”问卷调查中,该书在“对你影响最大的书”一栏名列榜首。 路遥作品的价值 以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