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1. 知道闭合回路的概念,知道要使电器工作需要一个闭合回路。 2. 体验"尝试一发现”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敢尝试、肯实践、乐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 学生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培养处理信息和分析概括、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乐于合作和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导线、电池、小灯泡、实验记录单 (2)活动场地:教室。 (3)进行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 (1) 提出问题。 师:上一课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电是一种能量,电的使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快捷,只要轻轻一按开关,各种电器就能工作起来。电是怎样连到电器上的?这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的奥秘呢?想不想一探究竟?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 (2) 计划组织。 (首先展示实物,观察小灯泡、电池等的结构,为概念建构铺垫基础) 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取出一枚小灯泡) 师:观察一下它的外部构造,看看它有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是什么材料做的。(板书:观 察) 师:小小的灯泡为什么通电后也能发光?来看看它“肚 子”里有什么,它是怎样相连的。(出示灯泡内部结构图) 师: 了解小灯泡的内部结构之后,如果现在让你将小灯泡连接到一个电路中,你会如何操作呢? (对小灯泡内部结构的认识是后续学习、发现和理解闭合回路的基础) 师: 你们知道电池的作用是什么吗?它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展示一节电池) 生:电池有正极和负极。 师: 那么正极和负极在电路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呢?它们有什么特殊功能吗? 师: 请大家在电池上找出正极和负极的位置,它们是电路中输送电能的连接点。 (3) 进行实验 (教师布置实验任务,学生尝试连接电路,为理解概念搜集例证) 师:有了电池、小灯泡,再加上一些导线,你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生:能。 师:老师也相信你们一定能,不过动手之前,还有三点温馨提示(用课件展示下列文字): 发挥想象力,亲自动手实践,尽可能探索各种不同的连接方法。(板书:尝试) ② 及时记录:把自己尝试过的连接方法都记录在记录单上,在能点亮的小灯泡上画上光芒,并把它画到展示纸上贴到黑板上来展示。 ③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4)得出结论。 (整理分析数据,基于正例,发现规律,建构电路概念) 师:几乎所有的小组都成功了,下面请大家把实验材料放回原处,然后用身体语言告诉 我,你们已经完成了! 师: 给大家30秒的时间,快速浏览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指向黑板上贴满的连接图) 师: 还有哪位同学有补充或者新的发现?(有补充的学生走上前来,将自己的实验记录添加到黑板上) 师: 现在,我们来看看黑板上这些连接方案,有没有哪个是不能点亮小灯泡的??(挑出有争议的,在后面的环节进行专 题讨论) 师: 再次观察所有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案,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点或者规律? 师: 为了更深入地探索这个奥秘,我们需要对这些记录单进行整理和分析!!(板书:整理) 师: 为了方便我们接下来的讨论,我们用字母A来表示小灯泡的金属外壳连接点,用字母B来表示底部的金属触点。 (集体逐一观察后,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所有成功连接其实只有两种连接方法:一种是 “ +连A/-连B”,另一种是“ +连B/-连A” ) 师: 为什么按照这样的连接方式就能够点亮小灯泡呢?这样的连接在电路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观察小灯泡的内部结构,并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板书:分析。出示电路示意图)。 师:电经过了一个怎样的路线?我们一起伸出手指来描摹一下。(描画电路,发现“闭合 回路”) 师: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原来我们这样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就能形成一个从电池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再返回到电池负极的完整闭合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