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344242

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2.1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66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
  • cover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教材分析 养蚕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科学实践活动,本单元以养蚕活动为载体,通过观察研究蚕的一生,引发学生对研究更多动物一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 蚕是一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是贯穿整个单元的养蚕活动的开始,学生需要为蚕宝宝的到来做好长期观察活动的必要准备;本课同时也是观察蚕一生的开始,学生要开展观察蚕卵的活动。 本课包括3个主要活动:一是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认识蚕卵;二是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为蚕卵孵化出蚁蚕及蚁蚕的健康成长做好准备;三是制定观察计划,指导后续的观察记录活动有效进行。后两个活动是本单元后续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不少动物,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中,学生还观察过蜗牛并给蜗牛建“家”,也观察过鱼,有一些相关观察经验。 养蚕、观察蚕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科学实践活动,但养蚕、观察蚕是一个稍长期的过程,部分学生还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记录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蚕卵,知道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认识到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孕育着新生命。 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测量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推测蚕卵孵化的条件。 探究实践 在观察中,用画图、文字的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收集资料或访谈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制订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态度责任 在观察蚕卵的过程中,能对饲养的蚕表现出爱心及责任心,能细心照管蚁蚕,领悟生命的可爱,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感官及工具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用收集资料或访谈的方法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制订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并用于观察记录蚕的一生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计划表 学生准备:蚕卵、桑叶、放大镜、尺子、小盒子、活动手册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聚焦问题 课件出示蚕的照片,请学生辨认,谈话:你养过蚕吗?关于蚕,你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分享、提问,教师及时记录学生想知道的典型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蚕卵是什么样的?怎样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从蚕卵开始探究蚕一生的历程。 引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分步探索,团结协作 活动一:观察蚕卵 各小组领取蚕卵及放大镜等实验材料,教师明确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把蚕卵放在白色A4纸上。 用肉眼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在小组内交流,描述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用放大镜和尺子等工具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注意事项】①保护好蚕卵的安全,避免观察工具对蚕卵造成伤害;②如实记录观察结果,但蚕卵的图例可以放大描绘。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在活动手册上进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班级内汇报交流,教师选择性板书。 活动二:为蚕宝宝建一个“家” 课件出示蚁蚕照片,教师介绍:经过一段时间,蚕宝宝会从蚕卵中破壳而出,这一过程叫“孵化”。刚出生的小蚕身体呈褐色,形状像蚂蚁,所以叫“蚁蚕”。 组织学生阅读资料卡,了解蚁蚕相关知识,并思考:蚕卵在什么条件下有可能孵化出蚁蚕?我们要饲养一些蚕,应该做些什么?要使蚕健康生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同时画出蚕宝宝“家”的建议设计图。 班级内汇报交流,并展示简易设计图。 学生分组领取材料,为蚕宝宝搭建一个“家”。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食物、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湿度等。 提示学生课下请教有养蚕经验的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