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登上月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登上月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太阳、地球、月球》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结合模拟实验学习活动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教材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课前进行搜集关于月球的资料,从而对对月球有了初步的认识,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第二部分活动过程,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课前所搜集整理的信息并积极讨论,搭建自身对月球的认知体系,进而通过模拟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实验,让学生学会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初步了解认识到月球环形山的成因,进一步丰富对月球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论证自身的科学猜想。学习人类登月的科学历程,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丰富学生科学认知层面,同时培养学生向科学家学习,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优秀品质。第三部分则通过“假如我们要登上月球,需要做哪些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一下”的实践拓展活动,进一步给巩固前期所学科学知识同时,通过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各项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对月球有初步的大体的了解,但对月球的科学认知还处于浅层次的认识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也需要加强指导和学习,要积极避免“搜集资料就是上网百度搜索”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与他人交流、听广播、看书报等多种方式搜集信息的方法,进而开展对月球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搜集资料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初步对资料的处理分析。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月球的相关资料。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了解环形山的形成。 3.通过了解登月所需做的相关准备,进一步加深对月球认识。 4.了解科学技术对登月历程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环形山的形成。 2.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培养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及空间想象力。 【重 难 点】 讨论交流月球的相关资料;通过模拟实验,初步了解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月球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不同大小的石子、相同大小的玻璃球、沙盘、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后羿射日,射下了九个太阳,后来又发生了什么?观看视频嫦娥奔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引入课题,板书课题:11登上月球。 2.学生描述对于月球的认识,引发学习兴趣。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说一说你对于月球的认识 1.介绍自己搜集的月球资料。 2.重点交流月球的基本情况。 3.你还想了解月球的哪些知识呢? 4.引导学生明确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5.引导学生明确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看上去阴暗的部分是平原。还有许多大大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