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时 导入 六年级下册第2课 同学们,在第1课《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老舍说:“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神秘的“展览会”,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 腊八粥 作者介绍 六年级下册第2课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有中国“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 腊八粥 腊八粥 1.读准下列加点字。 搅和( ) 合拢( ) 灶房( ) 浓稠( ) 染缸( ) 粉碎( ) 肿胀( ) 嘟囔( ) jiǎo huo lǒng zào chóu gāng zhēn zhǒng zhàng dū nang jìn (松劲) jìng(苍劲) 发 fā (益发) fà (发卡) 吓 xià (吓人) hè (恐吓) · · · · · · · · · · · 预习检测 2.多音字辨析。 劲 仿照示例,试着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围绕着腊八粥,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一、梳理事件、明粥之详略 等粥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吃粥 作者描绘了一幅充满浓郁生活气息和情味,又充满童真童趣的画面。 二、聚焦食物、尝粥之甜蜜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深受喜爱。 快读2-17段,勾画腊八粥相关语句,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熬粥的声音凸显腊八粥的黏稠熟烂。 二、聚焦食物、尝粥之甜蜜 1.....一大锅粥正在叹气........ 2.锅中的粥,有气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3.....那锅中的叹气又像是在嘟囔的声音...... 4.“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一粥四叹,见黏稠 拟人的修辞写熬粥的黏稠,粥人映衬,趣味十足。 拓展运用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提示: 充分运用学过的手法介绍 基础练习 汤匙(chí shí) 唾沫(tuò chuí) 肿胀(zhǒng zǒng) 嘟囔(náng nɑng) 搁板(gē gé) 黄焖鸡(mēn mèn)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____”。 . . . . . . 1. 爱( ) ( )烛 ( )月 2. ( )求 板( ) ( )米 3. ( )刻 ( )缎 ( )密 二、选字组词。 惜 蜡 腊 要 栗 粟 雕 绸 稠 惜 蜡 腊 要 栗 粟 雕 绸 稠 第2课时 三、锁定八儿、品粥之诱惑 画出第2—8自然段中描写八儿的句子,说说这些是什么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盼粥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 3.“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4.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心理 动作 语言 神态 着急、急切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那我饿了! 比读句子体会不同表达效果 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我饿了! 被打断的迫不及待 犹豫不决、撒娇、失落 分角色来读2—8自然段,注意读出八儿的馋样儿。 分粥 八儿跟妈妈“讨价还价”,想多给自己分些粥吃,一个天真、聪慧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猜粥 栗子:稀烂到认不清楚 饭豆:煮的浑身肿胀 花生仁:是面面儿的 枣子:大了三四倍 糖放多:起锅巴 突出憧憬渴望、为下文看到粥做铺垫 看到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粥的颜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