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54202

《走进名校》浙教版科学 七下 第1讲 人的感觉 分层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14654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的,答案,练习,分层,感觉,走进名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讲 人的感觉 能力提力 1、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 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 2、吃棒冰时感觉到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 A、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 B、舌的味觉引起的 C、舌的痛觉引起的 D、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3、初中生王鹏在电脑前倾听科学老师的分屏直播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王鹏能听到老师的声音是因为听觉的形成部位在鼓膜 B、在听课过程中,王鹏自始至终都佩戴耳机,长时间佩戴耳机容易损伤耳蜗 C、王鹏听到老师喊他回答问题,耳中对声波刺激敏感的感觉细胞位于听小骨 D、听觉形成的流程图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蕴涵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唢呐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B、人到青春期会“变声”主要指发声的音调改变 C、在月球上可以听到陨石撞击月面的巨大声音 D、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响度的大小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 5、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在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C、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D、在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6、下列三幅图分别是音叉、钢琴、长笛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三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都不相同 7、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的振动次数为440次,采过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的振动次数为320次,养蜂人听飞行声音就可判断蜜蜂是否采过蜜。这是依据(▲) A、采过蜜的蜜蜂飞行时声音音调高 B、采过蜜的蜜蜂飞行时声音响度大 C、采过蜜的蜜蜂飞行时声音音调低 D、采过蜜的蜜蜂飞行时声音音色好 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A B C D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 ,它说明了 ▲ 。此探究中 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这种思维方法叫作 ▲ (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 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 明 ▲ 可以传声。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铃声逐渐减弱,并由此推理可知: ▲ 。 9、两点阈是指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两点阈越小,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身体不同部位皮肤的两点阈差异实验后得到的实验数据。请分析回答: 裸露部分 覆盖部分 中指指尖 上唇 前额 胸部 肩部 背部 2.5 5.5 15.0 36.0 41.0 44.0 (1)刺激皮肤能引起人体产生触觉,这是因为皮肤中含有 ▲ 组织;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据此推测:人体裸露部位比覆盖部位的神经分布要 ▲ (填“密集”或“稀疏”)。 10、在某空的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在金属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金属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设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若金属管内装满水,则通过水传播的声音是第几声 ▲ (填“第1声”、“第2声”或“第3声”) (2)敲击结束后,通过空气传播听到声音需要 ▲ s。 (3)求该金属管中的声速。 思维拓展 11、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常使用听诊器,因为听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