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作者:八音魔琴 古代诗歌三首 课前任务: 背诵三首诗,读课下注释 1 了解和古诗相关的传统节日或习俗 2 对文体知识和相关文常进行牢固掌握 3 对诗歌内容和传达出的情感进行体会 4 对古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和重点词句进行赏析 学习目标 迢迢牵牛星 一、作品简介: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501- 531)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内容 古诗 作者作品知识 涉及节日 或习俗 文体 艺术 手法 情感或 主旨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学习任务一: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停顿。 2.结合预习,读懂诗歌大意。翻译不通顺的,小组交流。 迢迢牵牛星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停顿。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nǚ)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yǔ)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xǔ)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yǔ) 2.结合预习,读懂诗歌大意。翻译不通顺的,小组交流。 迢迢牵牛星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织女伸出白皙的双手,将织布机弄得札札作响。 一整天织不出整幅的布帛,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银河清且浅,相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澈的银河两边,用眼睛表达情谊却不能说话。 学习任务二:感受本诗的艺术手法,思考批注,再小组讨论(1—4组第1问,5-8组第2问,剩余小组第3问): 1.本诗开头两句,诗人以“迢迢”写牵牛星,以“皎皎”写河汉女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什么情感? 3.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每组叠字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有什么表达效果?(可从音韵、内容、情感方面思考) 迢迢牵牛星 1.本诗开头两句,诗人以“迢迢”写牵牛星,以“皎皎”写河汉女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运用了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用“迢迢”来形容牵牛,使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以“皎皎”写织女,既写出了织女星的光洁明亮,又使人联想到人间思妇皎洁美好的面容。 迢迢牵牛星 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什么情感? 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眼泪形象夸张地比作下雨,表达了织女痛苦至极。织女虽无心织布,却又不得不借织布以排遣愁苦,正可谓不愿为,又不得不为。其哀情莫就过于此了。 迢迢牵牛星 3“_迢迢 ”:突出牵牛星的遥远,使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 “_皎皎 ”:突出织女星的光辉,使人联想到织女娇艳的容颜;“ 纤纤 ”:极言手的细长秀美,使人联想到她温柔的体态和气质; “_札札 ”:织布的声音,使人联想到织女娴熟的织技; “_盈盈 ”:写银河水的清澈; “_脉脉 ”:蕴含织女情感的丰富与专一。 叠词的使用,既是对外在景致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情感的巧妙抒发。一方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使情感的表达更细腻;另一方面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使诗歌读来韵味深长,哀婉动人。 迢迢牵牛星 总结:内容及情感主旨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是关于牛郎织女爱情故事最早最完整的记录。 一般认为,这首诗借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抒发了游子、思妇的哀伤,或也可认为,是一种爱而受阻、相思而不可得的离恨别愁。 诗的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