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361358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6课《阳光下的影子》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0-0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296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格式,教案,课时,阳光下的影子,16课
  • cover
课时备课 课题  16.阳光下的影子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课 第 2 课时(共 2 课时) 教材分析 《阳光下的影子》一课指向课标中的重要概念是:阳光下的影子》一课指向课标中的重要概念是:9.宇宙中的地球9.2地球绕地轴自转3-4年级学习目标,观察并描述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长从早到晚的变化情况。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设计观察计划观测并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依据观测记录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揭示影子变化的规律。拓展与应用中介绍了古人利用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的计时仪器———圭表、日晷。以及测定方向的仪器———正方案。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发明中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知道了影子的形成条件,能够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能说出光、阻挡物和屏是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举例说出制造不同影子(长度、形状、方向)的方法。能从光影现象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制订简单的计划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探究结果,得出结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但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是很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生基于观察,描述一天中在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 科学思维:能依据观测记录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揭示影子变化的规律,能正确讲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探究实践:学生能制订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计划,持续观测并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影子变化的信息。 态度责任: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能对自己探究影子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在探究活动中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学生基于观察,描述一天中在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生能制订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计划,持续观测并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影子变化的信息。能依据观测记录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揭示影子变化的规律,能正确讲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提前考察观测场地,合理分配各小组观测的地点。 2.进行预观测测试,调整观测物体的高度与记录单大小的匹配情况。 3.分组实验材料和工具:A4记录纸、板夹、尺、笔等每组1份。 (二)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笔。 板书设计 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5min) 1.整理观测记录的信息。 (1)谈话:上节课,为了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我们制订了观测计划,并用一至两天的时间完成了观测任务。现在,让我们整理一下这些观测记录。 学生准备观测记录,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 ·记录单上小组成员的信息是否完整? ·是否测量和记录了每个影子的长度? ·是否记录了观测时间? …… (2)学生分组交流和整理观测记录的信息。 2..加工观测记录的信息 (1)谈话:初步整理好的信息看上去仍然比较杂乱,影子长度和观测时间的数据写在一起,相互干扰。我们能否进一步整理和加工信息,让它们看起来更清楚、方便? 设计意图:从原始图文结合的记录单到整理出记录表,最后转化为统计图,引导学生经历逐渐深度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设计记录表,绘制图表,这些技能将为学生在高年级更好地自主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教师引导全班一起设计表格,然后分组再次整理观测记录的信息。 影子观测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