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361363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6课《阳光下的影子》第1课时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0-0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297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格式,教案,课时,阳光下的影子,16课
  • cover
课时备课 课题 阳光下的影子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共 2 课时) 教材分析 《阳光下的影子》一课指向课标中的重要概念是:9.宇宙中的地球9.2地球绕地轴自转3-4年级学习目标,观察并描述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长从早到晚的变化情况。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设计观察计划观测并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依据观测记录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揭示影子变化的规律。拓展与应用中介绍了古人利用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的计时仪器———圭表、日晷。以及测定方向的仪器———正方案。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发明中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知道了影子的形成条件,能够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能说出光、阻挡物和屏是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举例说出制造不同影子(长度、形状、方向)的方法。能从光影现象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制订简单的计划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探究结果,得出结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但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是很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生基于观察,描述一天中在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 科学思维:能依据观测记录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揭示影子变化的规律,能正确讲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探究实践:学生能制订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计划,持续观测并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影子变化的信息。 态度责任: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能对自己探究影子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在探究活动中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学生基于观察,描述一天中在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生能制订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计划,持续观测并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影子变化的信息。能依据观测记录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揭示影子变化的规律,能正确讲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提前考察观测场地,合理分配各小组观测的地点。 2.进行预观测测试,调整观测物体的高度与记录单大小的匹配情况。 3.分组实验材料和工具:A4记录纸、板夹、尺、笔等每组1份。 (二)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笔。 板书设计 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5min) (一)提出和聚焦问题 1.了解学生对阳光下的影子的已有认知。 (1)出示图片:操场集会的场景,部分师生处在教学楼、大树等的阴影里。 谈话:周一早上在操场上升国旗。起初我站的位置明明是在树荫下,后来不知不觉地就曝露在阳光下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大树的影子也会“跑路”吗? 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树影会动。 ·树影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 ·早上树影很长。 ·晚上树影也长。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影子会移动吗?在教师引导下,逐渐聚焦要探究的科学问题: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2)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分析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 2.聚焦问题。 谈话:同学们谈到了在一天中,树影的方向、长短都会发生变化。那么,一天中大树的影子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大树太大了,不容易观测和记录。 提出观测任务:我们用一支水彩笔或一枚铁钉来研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 学生明确观测任务。 二、探究影子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