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最后定稿,实际上是这篇文章的第十次改稿。该文的多次修改,凝聚了理论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的集体智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刊发,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全国范围内的一场①_____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际上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由胡耀邦同志组织和推动的。该文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廓清了思想界、理论界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迷雾,恢复了党的②_____的思想路线,最终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刊发,预示着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到来。对此,《光明日报》③_____。然而,作为该文责任编辑的王强华却始终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社会形势发展的必然产物。这样的文章和这样的讨论会迟早出现的,不是由于这位作者撰写、这张报纸发表,也一定会由另一位作者撰写、另一张报纸发表。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好文章要兼具价值性、实践性和观点性三个特性。价值性是指文章的写作旨意,即行文的必要性。写文章就是要指明问题、①_____和解决问题,而只有能对理论有所指、对实践有所用的文章才会真正有人看、有人赞。实践性是指文章要有时代价值和当代意义。文章应该是理论化、扩充版的随笔和系统化、学术版的杂谈。偶遇社会现象,惊讶与沉思之后记下所感所思,然后凝练、扩充、提升与完善,并最终修葺成文后公开发表。观点性是指文章要有新颖的观点且见解深刻。文章的观点不能影影绰绰、模糊不清,也不能似是而非、左右摇摆,更不能相互抵触、自相矛盾。②_____,文章最能体现作者的思维范式与人格性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见解深刻、观点鲜明。文章标题简洁明确、直抒胸臆,恰似给小朋友戴上色彩亮丽的小帽,特色鲜明且易于记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成为其主要作者之一胡福明的终生代表作和当时年代理论创新的学界经典作的主要原因③_____。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4.请用“否定+肯定”的句式概括好文章的三个标准,每个句子不超过20个字。 (1)价值性:_____ (2)实践性:_____ (3)观点性:_____ 5.三段论是演绎推理中一种简单的推理判断,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请仿照下面示例中对晏子之言的推理形式,写出材料逻辑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示例: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节选自《晏子使楚》) 大前提:只有出使狗国才从狗门进。 小前提:我出使的不是狗国。 结论:我不从这个狗门进。 材料: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 大前提:_____ 小前提:_____ 结论:_____ 二、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中国之治”是我国制度优势的最佳证明,也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现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这句话理论内涵极其深刻,对我们增强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是否符合国情”,这是最具根本意义的条件和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