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63559

【精】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内阅读专项练(含答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14803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课内,答案,专项,阅读,单元,第三
  • cover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内阅读专项练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 一、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练习题。 元 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_____。 1.补充诗句。 2.给诗句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爆竹声中一岁除( ) A.去掉。 B.过去。 C.表示不计算在内 (2)千门万户曈曈日( ) A.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B.形容太阳落山后天色渐暗的样子。 3.诗中写了 、 、 、 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太阳灿烂,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 的节日气氛。 4.这首诗描写的春节习俗除了放鞭炮外,还有哪些?选一选,打上“√”。 ①畅饮屠苏( ) ②夜晚赏月( ) ③开门迎日( ) ④更换桃符( ) 5.根据解释从诗中选出相对应的字词。 ①( ):一年已尽。 ②( ):药酒名。 ③( ):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6.判断对错。对打“√”,错打“×”。 “屠苏”是一种糕点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吃这种糕点,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 7.《元日》诗中的哪句诗概括出了“年复一年”这个词?(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8.王安石的《元日》诗反映了北宋过新年有哪些习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爆竹 B.喝屠苏酒 C.换桃符 D.看花灯 清 明 ( ) _____, 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 _____。 9.请把古诗补充完整。 10.解释下列词语。 (1)欲: (2)借问:_____ 11.下面加点词和古诗中“欲”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求知欲 B.随心所欲 C.摇摇欲坠 12.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 )的情景。 A.踏青时十分喜悦 B.扫墓时凄凉、忧伤 C.喝酒时逍遥 13.诗句 , 。表达了诗人凄迷纷乱的愁苦之情。 14.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雨纷纷”既形容春雨,也形容人的情绪。( ) (2)“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诗人杜牧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 ) (3)“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遥指”是摇着手指。( ) 15.请不改一个字,只动标点,将古诗改成一首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 ?有牧童, 。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_____,_____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古诗补充完整 18.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描写的节日是 ,诗中提到的这个节日的习俗有 、 。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思念家乡亲人之情的一句是:_____ 19.最后一句诗中的“少一人”指的是少了( )(填序号)。 A.诗人的兄弟 B.诗人的朋友 C.诗人自己 20.诗人在最后两句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_____ 二、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纸的发明(节选)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正 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____轻便_____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 创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 传播)下来了。 1.用“_____”选择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2.请在选文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请找出选文中描写蔡伦造纸过程的动词,把造纸流程图补充完整。 剪碎切成段→ →捣→ →_____ 4.下列关于蔡伦造纸的方法能够流传下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料容易得到 B.价格便宜 C.轻便好用 D.生产方法很复杂 5.下列关于纸的发明,理解错误的是( ) A.在蔡伦造纸以前,人们还不会造纸。 B.造纸术不仅造福了中国人民,也造福了全世界。 C.选段按“总———分”结构把事情说清楚。 D.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