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71603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05-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261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上册,纲要,中外,必修,2019
  • cover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 教材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授课班级 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变化和创新。 分析隋唐制度变化与创新的原因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等重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理解隋唐制度变化与创新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隋唐制度的相关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隋唐制度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隋唐制度的创新之处。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用安史之乱典故: 是中国唐朝历史上一场重大的叛乱,爆发于755年12月16日,结束于763年2月17日。 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他们的军队一度占领了唐朝的大片领土,对唐朝的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场叛乱持续了约8年,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逐渐走向衰落。 教学经过 一、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1)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 (2)概况 ①选官方式: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按等级高低授予官职。 ②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中家世。 ③衰落: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 (3)影响 ①积极:a.继承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实行初期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吏治清明。 c.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 d.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后期逐渐演变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2、科举制 (1)产生原因 ①士族的没落,魏晋以来依据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②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壮大,他们要求相应的政治地位。 ③中央政府意图打压门阀士族的特权地位,加强中央集权。 ④统治者重视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3)发展历程 ①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③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④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⑤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3)影响 ①积极:a.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b.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c.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促进儒家文化的传播。 d.被西方国家借鉴,发展为现代西方文官制度。 ②消极:a.考试内容以儒学经义为主,使儒学称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b.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薄弱,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 c.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文化专制加强,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 3、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1)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 (2)选拔方式:由品评推荐逐渐演变为考试选拔; (3)选拔形式: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了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二、中央官职(三省六部制) 1、沿革 (1)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体制。 (2)隋唐时期: ①确立: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②职责: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下设六部,分工具体政务。 ③趋势:唐太宗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进一步削弱相权。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 中书门下。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2、特点:①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