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375155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2《红烛》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3368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上册,红烛
  • cover
(课件网) 为理想而献身的青春底色 作者:闻一多 红 烛 鉴赏“红烛”意象 结合“意象”探究诗人的思想感情 复习“意象” 学习任务 “意象” 何为“意象”? “意象”的特点 举例分析 象,物象 意,情感或哲理 何为“意象” “意象” 同一物象,被不同的的情感或哲理包裹就变成了不同的意象 “意象”的特点 “花” “鸟” 举例分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尽心 举例分析: 国破家亡的愤慨 、极度的悲伤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红烛”的意象解读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蜡炬的特点: 灰、泪 相思之苦 1、闻一多笔下的“红烛”有什么特点(诗人从几个方面描写红烛)? 2、与“蜡炬”相比“红烛”是否成为了新的意象?(“红烛”象征着什么?) 04 泪 光 03 02 灰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 01 红的烛……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然后才放出光?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的红,类比红心的红。 红心的红:赤诚、热烈、忠诚; 根据作者的类比,同理推之: 红烛的红色也是代表赤诚、热烈、忠诚。 红烛的光的特点:照亮别人 “光”对应“灵魂” “烧蜡成灰”说明要“燃烧自己”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因此下文紧接着诗人写道: “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光”象征着红烛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 “灰”是“灰烬”的意思 诗歌中写“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大有“化作春泥更护花”之意。 “残风”代表着“黑暗的社会现实”、“黑暗势力的压迫” “光芒”是灵魂、理想 拟人的修辞手法 ”泪“表达出理想受到黑暗社会的阻碍而产生着急焦虑之情。 “红烛”的特点“灰”“泪”“红”“光” 象征着为了拯救世人而主动牺牲自我的理想人格的化身 小总结: “蜡炬”的特点“灰”“泪” 表达难以忍受的相思之苦 两者虽然在意象的使用上有相似之处,但闻一多抓住了“红烛”更多的特点,内涵也完全不同 经闻一多先生的妙手,红烛成为了新的意象 知识拓展 象征的作用: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作用:象征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为什么诗人要按照“红”“灰”“光”“泪”的顺序来描写红烛? 一:对红烛的赞颂 二:对红烛的困惑 三:对红烛的了悟 四:对红烛的激励 五:对红烛的感伤 六:对红烛的彻悟 七:对红烛的慰藉 八:对红烛的认同 九:对红烛的肯定和期望 诗人的情绪有“困惑”、“感伤”、“矛盾冲突”,也有“赞颂”、“认同”、“期望”…… 跌宕起伏 为什么诗人的情绪会“跌宕起伏”? 1923年 苏联提供援助,为中国争取民族独立; 日军在长沙肆意枪杀中国平民; 胡适力倡研究旧国学; 毛泽东创办《新时代》杂志; 蔡元培愤然辞去北大校长职务; 北大哲学系教授引发爱情问题的社会大讨论;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新月派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曾赴美留学,曾先后在纽约、芝加哥完成自己的学业。1923年,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