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课 (1)兰亭集序 一、课内基础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死生亦大矣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对下列句子按句式类型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③列坐其次 ④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⑤当其欣于所遇 ⑥放浪形骸之外 ⑦悟言一室之内 ⑧不能喻之于怀 ⑨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⑩亦将有感于斯文 A.①⑨⑩/②⑧/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⑧/②⑩/④⑤⑥⑦⑨ C.②⑥⑧/①⑦⑩/③④⑤⑨ D.①⑤⑧⑩/②③⑥⑦/④⑨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是晋穆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以后每个朝代的新君即位,一般情况下都改换年号,叫作“建元”。 B.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文中用“癸丑”来纪年,指永和九年。 C.古人纪月日,除了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上“孟”“仲”“季”以示区分。“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中,“仲秋”即指农历八月。 D.禊,一种祭礼,四月五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_____ _____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_____ 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笔洗练,自然有致。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用“_____,_____”写水,短短十六个字就将兰亭周围之景描绘出来。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将世人大体分为“静者”和“躁者”两类,并形象地概括这两类人的生活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字专练 写对写好 二、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文本一: 赞曰:书契之兴,肇乎中古,绳文鸟迹,不足可观,末代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夸尚,竞其工拙。逮乎钟、王以降,略可言焉。钟繇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至于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然其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以兹播美,非其滥名邪!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节选自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文本二: 夫学书之法,先于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联,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尝作是书,繇乃叱之,遂三年不敢见繇,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每作一撇,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每作一屈折,曲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之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趋骤。状如惊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虬龙之蜿蜒,谓其妙也;若鸾凤之徘徊,言其勇也。摆拨似惊雷掣电,此乃飞空妙密,顷刻沉浮。统摄铿锵,启发厥意,能使昏迷之辈,渐觉称心;博识之流,显然开朗。(节选自王羲之《启心章第二》) 8.文本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