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4 十五从军征 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学习目标 了解有关《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 理解诗句含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朗读并背诵诗歌。(重点) 学习诗歌巧妙自然的构思,品味诗歌的艺术魅力。(难点) 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珍惜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 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诗中的老兵身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是一个野心勃勃、好大喜功的人,年年对匈奴发起战争。于是,诗中的主人公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创作背景 文学常识 《乐府诗集》 北宋郭茂倩编。乐府原是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诗歌,后来把乐府采集的诗歌也叫作乐府。 最大的特点:叙事性强。 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朗读诗歌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zhǒnɡ)累(lěi)累。” 兔从狗窦入,雉(zhì)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chōnɡ)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 路上碰到一个同乡,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植满松柏的一片坟墓。” 回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房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去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诗词译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诗词鉴赏 赏析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炼字:“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彩。 诗词鉴赏 赏析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表现手法:“遥看”一句运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的离世。 坟墓。 众多的样子。 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疑问代词等前面。 赏析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写作手法:白描,通过近景描写,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从侧面表现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给狗出入的墙洞。 野鸡。 野生的谷子。 这里指井台。 野生的葵菜。 诗词鉴赏 赏析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拿着。 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不知饴阿谁”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 一会儿。 同“贻”,送给。 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诗词鉴赏 赏析 表现手法: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诗词鉴赏 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踪迹。 深入探究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2、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反复诵读,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