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387909

21伯牙鼓琴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11-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8775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伯牙,鼓琴,课件,2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22 伯牙鼓琴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友谊 知识卡片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又称、丝桐和七弦琴,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十大名曲:《潇湘水云》、《广陵散》、《高山流水》、《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梅花三弄》、《醉渔唱晚》 认真朗读:1、把字音读准确;2、课文读流利 初读课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哉 [zāi] 妙哉 巍 [wēi] 巍峨 弦 [xián] 琴弦 生字过关 伯牙鼓琴 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名、时间 伯牙: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时著名的琴师,被人尊为“琴仙”。 1、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2、两人一组互相翻译给对方听。 3、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写在黑板上。 疏通文意 4、一人读原句,一人翻译。先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最后翻译整个句子。 翻译古文的要求 1、字字落实 2、补出省略的部分,尤其是 主语。 疏通文意 1、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鼓:弹奏 伯牙弹奏古琴,钟子期听着音乐。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方:正在; 志:心志。 (伯牙)正在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疏通文意 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呀,(我看见了)像大山一样高峻。” 3、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好啊; 若:好像。 疏通文意 4、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5、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不久,(伯牙)心里想着流水 乎:语气词,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呀,(我看见了)像流水一样的浩荡。” 少选:一会儿,不久 疏通文意 钟子期死了,伯牙摔破古琴剪断琴弦,一生不再弹琴。 6、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破:摔破;绝:断绝;复:再,又。 7、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以为:认为;足:值得。 (伯牙)认为世间没有值得再为他弹琴的人了。 疏通文意 画出朗读停顿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有许多记载。本文选自《吕氏春秋》 人物关系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感悟“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迭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音;伯牙心中想弹的,钟子期一听就明白,真的是心灵相通呀!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心里想的 准确理解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知道他的心意。 有知音如此,心情一定是: 激动、喜悦、欣喜不已 感悟“知音” 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破琴绝弦”,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 赞美不等于懂得。钟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了知音,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