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备课 三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第9课 声音的产生(教学教案)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观察、描述各种物体的发声现象,比较、分析和归纳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 ※科学思维:能用多种方法使某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使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 ※探究实践:了解声音对动植物与人类的意义,乐于分享与发现。 ※态度责任:观察、发现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分析、归纳物体发声与振动的关系。重点 ※将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可视化。难点 教学内容 本课立足于观察和制造各种各样的声音,认识它们形成的特征与性质。教材围绕物体怎样发出声音,也就是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展开。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感知各种各样的声音,理解声音中含有丰富的信息。辨识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描述不同的声音对于我们所具有的不同意义。 第二部分,利用不同物体制造声音,分析归纳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这一部分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通过对某物体不同的操作来制造声音,对发声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初步将“发声”与“动”建立联系。活动二,通过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发声时的现象,比较、分析和归纳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进而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 第三部分,运用声音产生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物体发声的现象。这一部分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运用研究结论,解释音叉激水和水鼓的现象,进一步深化概念认识。活动二,通过阅读资料拓展知识,了解各种动物的发声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实验音叉等。 学生分组材料:塑料袋、钢尺、气球、试管、音钹、泡沫屑等。 教学过程 听一听操场上的声音 课间时,到操场上闭上眼睛,听一听周围有哪些声音。 声音 向我们传递的信息 蝉鸣 正当盛夏 铃声 上课或者下课 掌声 鼓励、肯定 球类拍击声 正在运动 孩子们欢呼、呐喊声 激励 ...... ...... 风声、雨声、虫鸣和鸟叫声倾诉着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歌声、笑声、音乐声描绘着人们的欢乐。声音无处不在,不同的声音向我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因为有了声音,所以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美妙,人与人之间才能传递信息、互相交流、表达感情。 设计意图: 通过关注课间活动情境,调用听力观察不同的声音,将学生引入声音现象的学习。 相互交流所听到的声音。可以关注学生对声音描述的完整性,并分析这些声音各自所传递的信息。 想办法让塑料袋发出各种声音 实验目的:知道能利用多种方法让塑料袋发出声音。 实验材料:塑料袋、豆子等。 实验设计:利用弹、搓、拍等多种方法让塑料袋发出声音。 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设计,准备好实验材料。 (2)试着用不同方法让塑料袋发出声音并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 塑料袋发声记录表 方法 方式 用手去弹击充气的塑料袋 弹击 用手揉搓摩擦塑料袋 摩擦 在空中抖动充气的塑料袋 抖动 用手拍打充气的塑料袋 拍打 把豆子放在充气的塑料袋里晃 加东西摇晃 ...... ...... 实验分析:利用塑料袋我们可以发出很多种声音。如揉搓塑料袋;吹足气后用手指弹击塑料袋;来回抖动塑料袋;放一些豆子在吹足气的塑料袋里晃等。 实验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弹、搓、拍等动作让塑料袋发出声音。 设计意图: 借助物品制造声音,以便对发声过程进行分析,初步将“发声”现象与物体“运动”建立联系。 让物体发声 1.体验并描述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 把气球挂在正在发声的音箱前方。 摸着喉咙,发出“啊———的声音。 试管里放些泡沫屑,吹试管口。 敲击音钹(bó),然后轻轻按住。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实验材料:钢尺、气球、音箱、试管、泡沫屑、音钹等物体。 实验步骤:(1)将钢尺一端用一只手压在桌面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