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01821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4-11-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96877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PPT,26张,课件,望月,十五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3 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初读诗文 十五夜望月 [唐]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牙”上横与下边撇折不相连,竖钩在上横靠右位置,与下横交叉 “鸟”笔画紧凑,不宜过宽。 yā 我会写 造句:夕阳快要落山了,夜幕就 要降临,乌鸦归巢了。 乌鸦 【十五夜】 【中庭】 【地白】 【冷露】 【尽】 【秋思】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即庭中,庭院中。 秋天的露水。 都。 词语组合 栖 :本指鸟停在树上,泛指居 住或停留。 栖息 两栖 栖身 栖居 qī :形容不安定。 栖栖 xī “牙”:本义为野兽犬齿,是野兽天生的进攻性武器。 “牙”与“鸟”联合起来表示“一种富有进攻性、侵略性的鸟”。 鸦 形声字 诗词解析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意:人们都在望着中秋之夜皎洁明亮的圆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到谁的身上? 诗词解析 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将感情寄托于月亮,表达了作者 思念故乡之情。 《十五夜望月》又叫《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即诗人的好友杜元颖,“十五夜”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也就是中秋之夜。 诗题解读 十五夜望月 [唐]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你还能从哪些细节看出这首诗写在中秋节? 诗题里写明了“十五夜” 诗歌里特意提到桂花,有一句俗语叫“八月桂花香”,所以应该是八月。 所有人都抬头望月,只有中秋节才能发生这样的事。 诗题解读 注释里写明了“中秋节” 十五夜望月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在中秋之夜望月 中秋节,常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解诗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理诗句、明诗意 再读诗文 十五夜望月 [唐]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qī yā 读后你觉得诗人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习俗回顾 中秋节习俗 赏月 吃月饼 饮桂花酒 你知道以上习俗各有什么寓意吗?分享一下。 理诗句、明诗意 冷露/无声/湿/桂花。 用作动词,体现了桂花的莹润 作者感受的 “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 “冷”字不仅写出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作者心里的孤寂、清冷。 理诗句、明诗意 中庭/地白/树/栖鸦,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是“鸦栖树”的倒装 作者看的 作者听的 以动衬静,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十五夜望月 [唐]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再读诗文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十五夜望月 [唐]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三首诗都写到了什么? 比较异同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作者看到的 听到的 作者感受到的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 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