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 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 自己 的 简单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 2.会写“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揭示题目 1.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 (出示小马图片)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 2.揭示题目: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小马的童话———《小马过河》。(板书:小马过河) 3.齐读课文题目,质疑题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预设: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小马是怎样过河的 小马最终过河了吗 4.学贵有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标好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 2.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 棚 驮 磨 坊 挡 伯 浅 刻 突 叹 唉 试 蹄 既 3.集体检查,交流方法。 (1)联系字义来识记字形。 棚:木字旁表示搭建棚子的材料,“朋”表示读音。 磨:指把粮食弄碎的工具,通常是用两个圆石盘做成的,因此“磨”为石字底。 (2)编口诀识记。 驮:大马驮东西。 突:狗从洞穴中突然钻出来。 (3)熟字对比识字。 挡—当 伯—拍 浅—钱 刻—该 4.读准多音字“坊”。 表示“里巷(多用于街巷名)”“店铺”“牌坊”的意思时读fāng;表示“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的意思时读 fáng。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P10) 愿 意 麦 该 伯 刻 突 掉 2.教师对重点字进行书写指导。 (1)愿: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竖撇起笔重,收笔轻,包住心字底。“心”不宜写得太大。 (2)意:上中下三部分大小差不多,要写得紧凑。第五笔横稍长,盖住下面的部分。 (3)该:左窄右宽,右部第三笔是撇折,第四笔撇穿插到言字旁的下面。 (4)刻:左宽右窄,末笔竖钩起笔高,收笔低。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要求把字写规范、美观。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选出本课习字小能手。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再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 (1)课文第 1 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2)小马到河边去了几次才过了河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小马要驮半口袋麦子到磨坊去,但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他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后,不知该不该过去。后来在妈妈的鼓励下,他亲自尝试,终于过了河。) 五、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如果你是小马,你遇到小河时会怎么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2.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句子,引入新课 1.指名朗读,句中识字。 (1)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2)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3)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 (4)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小马过河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深入地了解一下小马过河的过程。 二、品读课文,读悟结合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提问:老马想让小马干什么 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出示老马和小马的对话,P20,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