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一 短诗五首 了解作者 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智利当代著名诗人。 01 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沃尔特·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 02 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他早期的爱情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03 聂鲁达是智利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经两次应邀访华。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聂鲁达因政治诗歌在中国十分有名,后来在80年代和90年代,他的爱情诗被中国年轻人广泛流传。聂鲁达与中国诗人艾青关系密切。 了解背景 1946年因智利政局变化,聂鲁达被迫流亡国外,从事世界和平运动,到过欧、美、亚洲(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 《统一》写于20世纪70年代,是聂鲁达晚年的作品。原收录在诗集《世界末日》中。 当时,诗人已认识到原子能时代的危险,该诗集的主题均为“启示”。 统一 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如何理解“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 一朵”? 叶、花,无论姿态、形状如何,都称其为叶、花。这是作者历经生活磨难之后的感悟,由此引出下文的感悟。 怎样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诗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诗人的眼中,所有的叶和花,本质是一样的。不同姿态、颜色的叶和花,都是一样的。进一步引申,告诉我们做事做人要纯粹,只要看清事物本质,就能不受外界纷繁事物的迷惑。(可从多角度解读本诗所蕴含的哲理) 我读出的是诗人宽广的胸怀。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世界争取和平的斗争如火如荼。诗人以自然界中叶、花和树来喻人类,表达自己期盼和平、平等的美好愿望。 结合原诗分析 阅读聂鲁达的《统一》,你能读出怎样的诗意? 我读出的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叶、花、果,千姿百态,然而诗人却透过现象,认识到无论姿态如何,形状怎样,它们都是叶、花、果,从实质上并无二致。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化繁为简,更好地认识世界。 认同这个观点, 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 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本文关联知识 借物说理 诗歌以自然界中的叶、花和果没有差异为喻,说明人类世界也应平等统一的道理,借物说理,诗意表达得委婉含蓄,富有意蕴和哲理,耐人寻味。 比较.五首诗 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形式上 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 语言上 新诗的“新”指的是哪些方面 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 观念上 教师总结 《统一》这首诗,作者以叶、花、果为喻,以叶、花的“繁多”喻指万物的个性差异,以果实“并无差异”、树木“无非一棵”喻指万物皆有共性,把深刻的哲理寄寓到普通的事物之中,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下节课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