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26714

第十二课 老师,您好《师生的双向奔赴》(教案表格式) 北师大版 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4-11-21 科目: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255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十二,格式,七年级,心理健康,初中,北师大
  • cover
主题 教师节特辑 课题 《师生的双向奔赴》 作者有话说 教师的“教书”也许能被人工智能、ChatGPT部分替代,但“育人”的部分,师生间的情感与互动需求的部分,是计算机技术难以替代的。本课基于最新心理学科研成果,从积极共同经历这一新视角挖掘师生共同美好的旧回忆,畅想美好的新经历,以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课程信息 准备道具:ppt、视频、学案纸 场地要求:心理活动教室 时长:45分钟 设计理念 教学背景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和日常交往过程中建立起的,满足双方的需求,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上复杂、稳定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情绪有正向和积极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共同经历会促使“我”转变成心理层面上的“我们”, 从而表现出更大的信任和互动意愿。 学情分析 师生关系是青少年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也是学校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初二是一个幼稚感与成人感并存且矛盾的时期,处于此阶段的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不希望成人(老师和家长)把他们当作孩子来看待;同时,抽象思维的飞跃也令他们学会了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不再将老师看成绝对权威,这就使他们与老师的关系日渐紧张。 设计思路 丁玉婷等人(2023)发现积极共同经历能够有效促进师生关系,本课据此进行设计。本节课围绕积极共同经历,从时间(回忆过去发生和想象未来发生)和角色(自己与他人)四个方面挖掘师生之间的积极共同经历,旨在诱发师生之间的积极共同经历来促进师生关系。通过回忆、想象和分享,进一步强化积极共同经历带来的正向影响,从而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师生积极共同经历的内涵; 2. 行为目标:能够回忆和畅想与老师的积极共同经历; 3. 情感目标:学会借助同伴力量,与教师产生情感连接,促进师生关系。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挖掘、回忆和畅想与老师之间的积极共同经历。 2. 教学难点:通过积极共同经历,与老师产生积极情感联结。 教学设计 一、导入:“异师同语”(预计时长:5分钟) [设计意图] 通过老师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的话导入,初步勾起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回忆,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老师说过的那些话是如何全国统一的》。 [教师设问] 师:你们的老师是否说过这些话呢?是哪位老师? 说这些话的这个老师有什么特点?你和这个老师的关系怎么样呢? [教师总结] 我们每天都在学校,老师与我们相处的时间很长。除了上课、自习,还有好多事情会和老师一起完成,我们和老师之间有许多愉快的回忆。 二、转换阶段:绘出过去积极共同经历(预计时长:20分钟) [设计意图] 从“回忆过去发生”和“观察他人发生”角度帮助学生回忆师生积极共同经历。 [教师过渡] 在成长道路上,我们认识了很多老师,不知不觉和老师经历了很多事情,那么有什么是你印象深刻的吗?(注:此时即使学生会有一些分享是消极的,也简单带过一下,重点在于继续往后挖掘积极经历。) [教学过程] 1. 教师结合自己与本班学生的共同经历引出积极共同经历。(“比如,我上次在六一儿童节,和班上部分同学合作唱一首歌,这就是积极共同经历。”) 2. 对“积极共同经历”一词进行解说:积极共同经历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某个活动,且在该活动中双方建立、维持和恢复师生关系。在我们的积极共同经历中,我们会产生了期待、希望、幸福、骄傲等情感体验。 [教学提问] 与老师有过哪些积极共同经历?比如,老师帮过自己的一次经历?和老师一起做过的最快乐的一件事情? [学生可能回答] 一起过六一儿童节、一起去社会实践等 [教师过渡]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列出常见的师生积极共同经历。如: 我们和老师共同分享自己以前的事情我们和老师一起参观展览(如博物馆、美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