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30965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22张PPT)-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5-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24895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课件,PPT,纲要,中外,高一
  • cover
(课件网)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东周历史分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战争、经济发展、变法运动、诸子百家的基本史实; 2.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之间的关系,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3.学习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的交流发展,加深民族认同感。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政治 壹 工作内容概述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政治 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时间: 起止标志: 平王东迁、三家分晋 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逐至于雒(今河南有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特征: 争霸 奴隶制瓦解时期 工作内容概述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政治 战国时期 材料: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战国策〉书录》 时 间: 起止标志: 特 点: 战国七雄: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起: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止:秦统一六国 兼并 处在封建制确立时期 齐、楚、燕、韩、赵、魏、秦(公元前256年吞并周王室) 工作内容概述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政治 华夏认同 材料:从民族结构来说,由于西周春秋时期诸夏与诸蛮夷戎狄的长期斗争与融合,春秋战国之际黄淮江汉流域广大范围内出现了一个由各族融铸而成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民族。 ———沈长云《先秦史》 华夏 农耕民族(讲礼乐、服饰、重礼仪) 蛮夷 游牧部族(“披发左衽”) 融入时间 融入方式 战国之后 1. 内迁融入华夏 2. 被兼并融入华夏 3. 主动认同华夏 具体表现 认同黄帝共祖 崇尚儒家文化 学习中原制度律法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 贰 工作内容概述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 经济发展———农业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1.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2.各国兴修水利工程。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齐国:“相地而衰征”,即按土地的好坏征收数量不等的田税。 晋国:“作爰田”,把田地赏赐给人民 铁犁牛耕出现 井田制松动 井田制瓦解 私有制确立 封建经济兴起 耕作效率提高 赋税制度改革 工作内容概述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 经济发展———手工业 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私营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错金银四龙四风铜方案座” 工作内容概述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 经济发展 铁犁牛耕开始逐渐使用→生产力发展 土地制度变化: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出现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阶级变化: 新兴地主、农民阶级崛起 诉求:新兴地主要求掌握政权,进行政治变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工作内容概述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 变法运动———为什么要变? 材料: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起来,但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昔日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经济原因: 政治原因: 现实需要: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1.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 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