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49534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215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格式
  • cover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课题 《寒食》《十五夜望月》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三首古诗与我国传统节日或传说有关。《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分别描写了我国传统的寒食节和中秋节的习俗。 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学习古诗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因此,课堂中应重点引导其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通过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诗歌意境,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斜”和“栖”,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寒食》《十五夜望月》。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1.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2.古诗诵读音频、视频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出示ppt)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习俗也各不相同,比如刚刚过去的春节,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贴春联、吃饺子;而元宵节我们则看灯会、吃元宵,那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分别有哪些习俗呢?请你想一想。 出示古诗中的词语。 汉宫 五侯 御柳斜 中庭 冷露 树栖鸦 指导“侯”和“栖”的写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出示诗人简介。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代表作品有《韩君平诗集》。 出示寒食节的来历,理解诗题。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逼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也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 (三)读诗文,明诗意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古诗的停顿和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在不理解的词句旁作好标记。 3.结合注释和插图想象画面,理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点拨“飞”和“斜”两个字的好处。 5.结合注释和插图想象画面,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补充寒食节改火习俗。 6.学完整首诗,整体感悟古诗意思。 (四)悟诗情,入诗境 1.尽管全国禁火,但皇宫和王侯贵族家里却照样可以点灯燃蜡,他们心安理得地蒙受皇恩,享受专权。这对老百姓是多么的不公平呀,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 2.最后,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再来读读这首诗,读出春意盎然的画面,读出诗人要表达的这份情感,并试着背诵。 (五)总结方法,自学古诗 1.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古诗的呢? 2.接下来,请同学们运用刚才习得的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十五夜望月》。 3.汇报交流。 (1)首先我们来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2)跟着视频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 (3)赏析整首古诗,重点理解“不知秋思落谁家”,点拨“落”字的好处。 (4)最后,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想象着诗中的画面,再来读读这首古诗,读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