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节 《巴西》 单元 4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册教材世界地理分区中的最后一个国家案例,巴西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贴切。教材共安排三个方面的内容:“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课本在介绍巴西工业分布与热带雨林的开发现状时,融入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的知识,突出了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同时,各部分又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了“课堂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够拓展学生视野,巩固学生对区域地理进行分析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022新课标要求 1.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3.举例说明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了解巴西的人种构成及其成因,了解巴西多元的文化及其影响。2.【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3.【区域认知】了解巴西的主要地形区、主要农矿产品及分布。4.【综合思维】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历程及工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5.【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了解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巴西在开发热带雨林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学情分析 本节《巴西》仍然以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为主,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法、综合法等方法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教材设计的模块特色鲜明,感性知识丰富,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适合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读图观察、独立思考和综合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重点 了解巴西的人种构成及其成因,了解巴西多元的文化及其影响。2.了解巴西的主要地形区、主要农矿产品及分布。3.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历程及工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难点 1.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2.了解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巴西在开发热带雨林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课时安排 2课时 材料准备 教师查找最新的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因足球而闻名的国家;混血种人最多的国家;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国家 选择能代表巴西特色的足球、混血种人、热带雨林、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的图片展示,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课堂导入】同学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关注南美洲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有着迷人的风情,它因足球而闻名,拥有特殊的人种,有火热的节日———狂欢节,还有神秘的热带雨林,这就是巴西。【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85页图9.20巴西地形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看图说出巴西的首都,找出经过巴西的两条特殊纬线,说出该国大部分属于哪个温度带?问题2:说出巴西濒临的海洋和邻国,描述它的海陆位置。问题3:说出巴西的两大地形区,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巴西的气候分布特点。问题4:找出巴西境内的亚马孙河,说出它的流向和注入的海洋。想一想,尼罗河全长6671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亚马孙河全长6437千米是世界第二长河,但亚马孙河的流量却是尼罗河的近100倍,请讨论这是为什么?结合地形和气候知识分析它水量特别大的原因。①气候:流经终年高温多雨的_____气候区,降水量_____。②地形:主要流经_____ ,地形北、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