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美好品质”学习任务设计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美好品质”来组织学习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表现人物“美好品质”(伟大品格)的古诗文和现代文,对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生发赞叹、敬佩之情,以激励自身的精神成长。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精读课文《古诗三首》《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和略读课文《挑山工》。选编这一组诗文,不仅是通过人文教育来落实成长目标,更是要借文本中其人其事,来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即“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学过体会心情、了解内心、分析品质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学习如何“通过多种描写来体会人物形象(心情、内心、品质)”这一相关范畴的阅读训练要素,统编版教材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了螺旋上升的学习内容,如下表: 册序 单元 阅读训练要素 四上 第六单元 童年生活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四下 第七单元 美好品质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五下 第四单元 家国情怀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五下 第五单元 习作单元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六下 第四单元 革命理想 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从上面表格中各单元对应的阅读训练要素,有“心情”、“内心”、“品质”、“方法”几个不同的内容要求;对照所编排的课文及课后题,可发现其内在联系及程度变化。例如: 1.四上“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能找到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即可,此时不必提及写作方法。 2.四下“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中提供了词语,并提示可以用来“描述人的品格、心情”———从感性地体会人物心情,发展为能理性概括人物的品格,借助词语来描述。 3.五下“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要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心理活动、内心世界,甚至以人物的身份来说故事,需要进行比较高级、抽象的思维活动。继而在之后的习作单元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已经要抽离出写法,并迁移运用于自己的文字表达中。 4.六下“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不只是聚焦到具体的动作、语言描写,还要整体兼顾人物的外貌、神态,以及几件事情中的言行做法等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 由此看来,本单元的教学,要做好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课程内容上,本单元主要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这一学习任务群“学习内容”的第二学段有这样的表述:“阅读并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四篇课文里,《古诗三首》和《黄继光》与这一表述是完全契合的,其他两篇也表现了人物的美好品质。从“表达与交流”目标来看,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又是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总体上看,这是一个读写分编的单元,学习任务最好分开设计和组织实施。 《古诗三首》表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及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对古诗的教学重在读通、读懂、熟读成诵。由于时代隔阂,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一开始会停留在字面上,对诗中表达的人物精神品格体会不深。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之后,借助注释,结合相关的背景资料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