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设计校园绿化方案》 实验设计依据 1 目录 2 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方法 3 教学过程 4 教学反思与评价 实验设计依据 1 1.实验设计依据 推进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培养学生深度思维。探索项目式、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落实科学及相关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加强实验室建设。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政策分析 1.实验设计依据 课标分析 (七)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概念9 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通常需要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等学科的概念、方法和思想,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以寻求科学问题的答案或制造相关产品。 【内容要求】 9.2 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类跨学科实践活动: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可以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考虑“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因果关系”等跨学科概念,设计恰当的装置,以满足生物生长的需要。 概念4 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维持碳氧平衡。 1.实验设计依据 七上第三单元 整合 在大概念统领下,基于真实情景,运用单一变量实验,解决真实问题。 教材分析 育才校园的生态环境正值升级迭代中,美丽的校园却有一块老旧荒废的天台,亟需绿化改造。 1.实验设计依据 为跨学科实践实验教学提供了真实情景 我校学生综合素养较强,积极渴望参与到校园改造项目中,学校拨款1万元经费支持。 真实情境 1.实验设计依据 通过数学知识用激光测距仪实验获取天台立地条件;地理学知识 “立竿见影”实验、手表定位判断天台方位;化学知识用pH试纸、酸碱计获取土壤酸碱度;设计对照实验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根据实验结果和美学知识进行选种、搭配和分区栽种,依据生物学知识对植物进行科学养护与观察。 生物与环境、地球自转、天气与气候、空间分布、植物的生活、造型表现 系统与模型、结构与功能、因果、 万物和 而共生 学科 大概念 跨学科 概念 哲学概念 事实概念 低阶 知识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鉴 创新 高阶 实验 实践 (探究单一变量环境因素对植物长势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论完成天台绿化的改造) 符合生产生活规律,辅助真实问题的解决 学习进阶理念 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方法 2 1. 教学重难点 熟练运用单一变量原则 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突破方法: 用多种方法、多种装置启发学生,整合多学科知识。 运用实验得出的结论,完成天台绿化改造。 突破方法: 教师提供多种学习支架,运用仪器检验项目完成效果。 2. 教学目标 1. 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长势的影响,培养实验设计与实施的科学思维及探究实践素养。 2. 根据实验结论指导校园天台绿化改造,通过勘测、筛选、设计、栽种、监测等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态度责任。 教学内容及过程 3 1. 教学内容 2. 教学过程展示 活动元1: 实验探究 改进1: 验证实验 探究实践 活动元1:实验探究 酸碱度 温度 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 水分 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与结论 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2. 教学过程展示 活动元1: 实验探究 学生部分精彩片段展示 2. 教学过程展示 活动元1: 实验探究 教师创新→学生创新 2. 教学过程展示 活动元1: 实验探究 教师创新→学生创新 巧妙运用化学知识 一、方法创新: 1、学生自主探究、2、跨学科探究 在垃圾袋上打出大小不同的孔洞控制光照强度 2. 教学过程展示 活动元1: 实验探究 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