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文学有四大样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课程导入 第五单元 活动 探究 ———戏剧 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文学上的戏剧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知识链接 2.戏剧的种类 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 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 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 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知识链接 自读“活动任务单”——— 明确三个活动任务的要求。 (96页) 活动准备 任务一: 阅读剧本的学习重点: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品味戏剧台词。 了解剧本阅读的具体策略:(P97) 活动准备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人物语言,揣摩台词含意。 4.关注舞台说明,设想舞台表现。 5.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屈原(节选) 1.了解话剧剧本的主要特点,理解人物对话对于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重点) 2.朗诵屈原的独白,理解其思想内涵,把握独白对塑造人物形象、深化剧本主旨的重要作用。(难点) 3.理解剧本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重点) 4.了解什么是舞台说明,概括其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阅读课文和教材第103页《屈原》剧情梗概,尝试概括课文大意。 课文节选自剧本第五幕第二场。可以分为剧情的开端和发展、高潮。开端在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中,交待二人承南后旨意,欲毒死屈原的密谋;发展和高潮,写屈原的内心独白,呼风唤雷,怒斥神祇。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理清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靳尚 郑詹君 屈原 南后(郑袖) 上下级 奸臣 与 忠臣 敌人 父女 同伙 课文精讲 品读台词,把握人物形象 1、品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把握两人形象的相同和不同点,并说说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从对话来看,靳尚和郑詹尹的形象特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他们都是阴险、丑恶、奸佞的黑暗统治权贵的代表。 相同 不同 靳尚位高权重、狠毒、诡计多端,而郑詹尹则显得卑鄙、狡诈,还有一些胆怯,是朝中奸佞们的帮凶。 品读台词,把握人物形象 1、品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把握两人形象的相同和不同点,并说说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的联系 二人的对话主要是商议如何处置屈原。二人的密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顶点,既引出屈原的出场,也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奠定基础;此外两人猥琐、阴暗、奸诈的特点,与屈原光明磊落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凸显了屈原的浩然正气。 品读台词,把握人物形象 2、品读独白。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屈原的独白。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方法。 (1)屈原的内心独白主要表达了什么内容? 对风、雷、电的呼唤和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借指斥神明偶像来诅咒、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文中写到了哪些意象?结合写作背景,思考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写到了风、雷、电,洞庭湖、长江、东海,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土偶木梗”的群像等意象。 ①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②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人民群众。 ③无形的长剑:象征屈原坚定的信念。 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的象征。 ⑤“土偶木梗”的群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