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66531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知识点梳理(提纲)

日期:2024-05-10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9次 大小:14176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华师大,科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
  • cover
第1章水 §1.1地球上的水 海洋水 举例:(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咸水资源 (96.53%) 中国境内:黄海、南海、东海、渤海 (主要组成) 陆地咸水 中国最大盐水湖———青海湖 (97.47%) (0.94%) (拓: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呼伦湖) 冰川水 主要存在形式 重要的地表资源 地下水 若缺乏会造成地面下沉 淡水资源 土壤水 (2.53%) 河水 大气水 不可见 生物水 一、海水: Q1:海水可否直接饮用 (不可) 本质原因:海水浓度远高于细胞浓度,会导致细胞脱水死亡 海水中含大量盐类物质,每1000g中含有35g盐类物质。 而且,真正的海水除咸(含有盐外)还带苦(含有MgCl .KCl等),喝大量海水会危及生命. Q2:为什么鱼和水生植物可生活在海洋中 鱼鳃中有一种泌氯细胞,可将盐分排出体外;海洋植物细胞也具有排盐功能 Q3:如何解决淡水危机 海水淡化 渗透 蒸馏———举例:生活中烧菜或烧水时锅盖上的水珠 二、大气水 Q4:如何证明大气水的存在 云雾,清晨露水、霜、白雾(液体小液滴)、湿衣晾干、饼干受潮、空调外机滴水 三、生物水 1.生物体的含水量与生物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①水生生物含水量>陆生生.物含水量; ②低等生物含水量>高等生物含水量; ③植物含水量>动物含水量; ④年幼生物含水量>年长生物含水量; 2.人体内含水量:①占体重:60% ②肌肉:72% ③血液:80% ④骨:50% Q5:为什么水不会枯竭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循环———水循环 ①海陆间循环: 海洋———陆地———大气 间水体运动 (海陆间大循环) 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经流、地下经流 意义: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②海上内循环: 海洋———大气间水体运动 环节:蒸发、降水 意义:参与的水量最多 ③陆地内循环: 陆地一大气间水体运动 环节:蒸发、蒸腾、降水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 §1.2 水的三态变化 一、熔化与凝固(物理变化) (一)熔化 1.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2.冰的熔化实验: (1)实验器材: 法一:直接加热法 法二:水浴加热法.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玻璃棒、温度计 Q1: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均匀受热 Q2:玻璃棒作用———搅拌,使杯中冰与水温度均匀 Q3:实验中为什么采用缓慢加热 ———使烧杯和烧杯内物体尽可能均匀受热,延长实验时间,便于观察温度变化 Q4:水浴加热的好处———使受热均匀 (2)熔化曲线 AB:处于固态;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BC:固液共存;持续吸热,温度不变;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可全为固态或液态) CD:处于液态;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3.熔点: 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一温度叫做该固体的熔点 4.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有确定的熔点,且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2)非晶体:无确定的熔点,且无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3)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 状态 晶体 非晶体 熔化 条件 达到熔点;继续收热 吸收热量 规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 条件 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放出热量 规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温度下降. (二)凝固: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2.凝固点:晶体熔液的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AB段:处于液态;持续放热,温度降低 BC段:固液共存;持续放热,温度不变 CD段:处于固态;持续放热,温度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二、汽化与液化 (一)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2)分类:蒸发、沸腾 (3)蒸发: 1.定义: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 2.本质:吸热 3.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大小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4.特点: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 (4)沸腾: 1.定义:特定温度下持续加热,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