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69785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单元解读)一年级数学上册 最新人教版

日期:2024-05-0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26次 大小:714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第四,观察物体,解读,一年级,数学
  • cover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单元解读 一、链接课标 1.教材编排特点: (1)教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 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具体来说,分类活动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首先是知识的引人入层次。教材直接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4种立体图形,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其次是知识的教学层次。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对4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直观的辨认、区别。每种图形的认识包括实物图、模型图和图形名称三个层次: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形状相同的几种实物,从直观上认识到虽然这些实物在材料、大小、用途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形状相同;然后逐步数学化———抛开这些实物的其他属性,只考虑形状这一属性,抽象出一般的模型,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明示这种一般模型叫什么图形。 最后是知识的应用层次。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了其应用性。同时,每个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答案,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2)在拼、搭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拼、搭活动分为以下两个层次编写。 第一个层次是若干个相同几何体的拼摆。通过把2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把4个同样的小长方体拼成另一个长方体或者其他几何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巩固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意识。 第二个层次是通过“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深化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新增内容,而且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以“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看谁搭得高”突出了波利亚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从而梳理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活动的基本经验。 二、单元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1)让学生自己准备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为学生顺利认识立体图形奠定基础。 (2)管理好学生手中的学具。可以小组为单位,把准备好的实物放在一个盒子里,便于取放。 (3)要精心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摸一摸。在摸一摸的活动中,认识这些物体的名称,初步感知这些物体的特点。 活动二:分一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物中体的特征,注意对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进行研讨。 活动三:说一说。在观察的基础上,把每类物体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出示一般模型,揭示其名称。 活动四:找一找。找出身边与之相同的物体。 2. 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 问题的显著特征。 (1)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和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