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声音是怎么发生的? 又是怎么传播到我们人的耳朵呢?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问题一: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1.利用音叉或其他物品,设计方案,使物体发出声音,归纳声音产生的原因。 2.利用材料想办法向同学证明你的发现。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乒乓球可以扩大这种振动使振动更加明显。 乒乓球有何作用?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气体、固体、液体都能振动发声。 翅膀的振动使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在飞舞时发出“ 嗡嗡 ”声 蝉的发声:蝉腹部有鼓膜,振动膜时能发出响亮的声音 琴弦的振动 问题二:气体、液体、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吗? 活动: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同学轻敲桌面,另一同学捂住一只耳朵,把另一只耳紧贴在桌面上倾听,能听到敲击声吗?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声音可以在固体物质中传播。 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 从这个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物质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介质 讨论与展示: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请选择一种介质设计实验检测声音的速度(器材、场地、人员根据需要任选)。 提示:速度=路程÷时间 方案评价表 准确度 误差很小可忽略不计 存在一定误差 存在错误 得分 ★★★ ★★ ★ 操作性 容易操作材料易得 较易操作材料不易得 难以实现 得分 ★★★ ★★ ★ 历史上的声速测量 第一个测定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的人是法国的默森。他使用的方法是:一个火枪手站在甲山头放枪,站在乙山头的另一个人记录下从看见火光到听到枪声时的时间间隔,再测出两山头之间的直线距离。最终测算得到空气中的声速为352米/秒。 根据以上数据,你能从中获得声速的哪些特点? 空气(0℃) 331 海水(25 ℃) 1531 空气(15℃) 340 铜(棒)(25℃) 3750 空气(25℃) 346 大 理 石(25℃)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25℃) 5000 蒸馏水(25℃) 1497 铁(棒)(25℃) 5200 声音在介质中的速度 米/秒 固体>液体>气体 温度高>温度低 相同温度时: 相同介质中: 记住15o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米/秒。 电影《铁道游击队》中侦察兵经常将耳朵贴在铁轨上,他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思考: 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用榔头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能够听到 次声音。 第一次声音是由 传来,之后依次由 、 传来。 三 铁管 水 空气 活动1:在水槽中加入水,放上一块木头,用铅笔在水面上下振动触动水面。 观察:①水面会出现什么现象? ②木块怎样运动? 活动2:将两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观察:①喇叭会发生什么变化? ②烛焰会发生什么变化? 出现一圈一圈的水波 上下振动 铅笔的振动引起水面的振动,水面上出现一圈一圈的水波,水面的振动又引起木块的振动 喇叭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 空气中出现一圈一圈的声波,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烛焰的振动 问题三:声音以怎样的形式传播?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 声波遇到障碍物,被障碍物的表面反射 ———回声。 为什么我们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到回声? 听不见回声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离障碍物太近,声音反射回来的时间太短(小于0.1秒人能分辨的最短时间),我们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传播介质 产生原因 声波 物体的振动 声 音 传播速度 V固>V液> V气 固、液、气均可 传播形式 固、液、气均可 课堂小结 真空不能传声 温度越高速度越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