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83715

第2课《梅岭三章》课件(共15张ppt)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35957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课,梅岭三章,课件,1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梅岭 三章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理解三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2、品味诗歌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学习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献身精神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作者介绍 陈毅(1901-1972),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 素有“一代儒将” “元帅诗人”的美誉。 作品收入《陈毅诗词选集》。 朗诵体验 学习任务一:自由朗读诗歌,并谈谈每首诗的朗读基调,以及身体语言的如何设计。 诗歌 朗读基调 精神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高亢豪迈 雄浑低沉 激情澎拜 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赏读分析 阅读小序,体会它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表明当时围困时间之长,处境之危险。“得诗”说明作者从容、淡定。以此明志,表现了作者为革命献身的决心。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第一章 设问,总领全篇。 译文:今天我将上断头台,心里想些什么?回想起开创革命大业的艰难历程,我们经历了多少战斗啊。这次(如果我死了),我(就)去阴间召集我旧日的部队,十万人挥舞着红旗斩杀那阴间的阎王。 “招”“斩”字表现出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写出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第二章 从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到1936年在南方游击战的艰苦斗争的10年。 译文:我国南方点燃革命的战火已经十年了,自己即使牺牲,也要头悬国门,眼看国民党反动派的最后灭亡。后死的同志要努力作战,以胜利的消息当作告慰死者的纸钱。 第三章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译文:投身革命就要以革命为家,国民党反动派的 血腥镇压不久定会结束的。今天我为真理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不久的明天定会迎来革命的成功、人民的解放。 联读组诗 组诗是同一诗题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每首诗相对独立,却又有内在联系。请完成表格。 角度 分析 结论 三首诗各有侧重。第一首诗侧重描写今日面临的危难,第二首诗侧重回顾革命的经历,第三首诗侧重_____。 三首诗从过去、_____、_____着笔,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整体上又各有侧重,分别寓意____\_____\必成,展现了诗人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结构 第一首诗首句设问,_____。第三首诗最后两句回答第一首诗首句提出的问题,_____。 情感 内容 瞻望未来 总领全篇 首尾照应 现在 未来 必战 必胜 诗人的情感境界由面对个人危难层面到国家人民层面,再到整个“人间”即全人类的层面,情感越来越博大,层层递进,不断升华。 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里用“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诠释“用典”,即用典是以古比今,一古证今,借古抒怀。结合“助读材料”,分析诗人借典故抒发的情感。 用典 助读材料 春秋时期,吴越争雄。吴王欲举兵攻齐,吴将伍子胥认为吴国的敌人是越国,不是齐国,多次提醒吴王要警惕越国。吴王听信谗言,疑其谋反,逼其自杀。伍子胥临死前对身边人说:“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背越国所灭。 刘勰《文心雕龙·事类》里用“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诠释“用典”,即用典是以古比今,一古证今,借古抒怀。结合“助读材料”,分析诗人借典故抒发的情感。 用典 诗人“此头须向国门悬”中,诗人借用伍子胥的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