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上 日 出 海 第一课时 四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学习任务一 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语文要素: 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习作要求: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妙笔写美景, 巧手著奇观。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日出江花红似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写作背景 1927年,巴金同几位青年从上海黄浦江乘“昂热号”邮船赴法留学,在漫长的旅途中,巴金先生面对大自然奇丽的景观,联想到国家和民族的不幸遭遇,激动不已。他将旅途所见所闻所感记了下来,后来整理成《海行杂记》,共39篇,《海上日出》是其中的第23篇。 代表作: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学习任务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②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 ③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初读感知 听读课文: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写了日出时的哪些景象?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来写的 写了日出时的哪些景象? 学习任务三 识记字词,理解词语 扩大 范围 努力 重荷 一刹那 灿烂 替代 镶嵌 紫色 不仅 清静 夺目 分辨 认读字音 烂 替 镶 紫 仅 kuò fàn nǔ chà làn tì xiāng zǐ jǐn 扩 范 努 刹 识记生字 说一说“辨”与“辩”在含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辩(争辩 辨论 狡辩 ) 辨(分辨 辨认 辨别) 扩 kuò ( 扩大 ) ( 扩充 ) 刹 chà ( 刹那 ) ( 古刹 ) 镶 xiāng ( 镶嵌 ) ( 镶边 ) 认读字音 _____ hè 荷 _____ ( ) ( ) 重荷 荷兰 hé 努 上下结构 7画 努力 ——— 书写指导:上部笔画穿插避让;下部“力”略向左倾斜。 替 上下结构 12画 代替 无可替代 书写指导:上宽下窄。上部左右相称;“日”居中,略扁。 重点生字 镶 左右结构 22画 镶嵌 镶边 书写指导:“镶”字左窄右宽。右部上紧下松,下部撇捺伸展。 紫 上下结构 12画 紫色 万紫千红 书写指导:“紫”字的撇折上小下大,竖钩居中,两点呼应。 重点生字 解释词语 奇观 奇特而又少见的事物或难得看到的壮丽景象。 一刹那 极短的时间;瞬间 近义词: 一瞬间 转眼间 一眨眼 霎时 瞬时 重荷 重负;有过于沉重的负担。 解释词语 镶 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①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 ②把物体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 夺目 指光彩耀眼。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 词语理解 1.极短的时间。 ( ) 2.层层的包围。文中形容太阳被围得很严。 ( ) 3.奇特而又少见的事物或难得看到的壮丽景象。 ( ) 4.过于沉重的负担。 ( ) A.重围 B.刹那 C.重荷 D.奇观 B A D C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总写我观看日出的感受,赞叹大自然的伟大。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 段落层次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学习任务四 梳理课文,理清结构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课文解读 说明作者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 信息提取 时间: 地点: 事件: 环境: 天还没有大亮 看日出 海上 周围很静 读第2-5自然段,说说:作者写了哪几种天气情况下的海上日出? 天晴时的日出 有云时的日出 (2~3自然段) (4~5自然段) 梳理课文 读第2-5自然段,说说:作者写了哪几种天气情况下的海上日出? 第2、3自然段描写了晴天时的海上日出景象; 晴天时 有云时 第4、5自然段描写的是有云时的海上日出。 首尾段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