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93673

8.《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件(共1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6345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一,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中国建筑的特征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理清文章行文思路和结构 2.赏析文章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任务1】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及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 【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理清文章行文思路和结构 识作者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3年,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面对这种严峻现实,梁思成痛心疾首,撰写了《中国建筑的特征》等文。 知背景 科普说明文 晓常识 所谓科普说明文,就是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而对某方面的科学知识进行说明的文章。 【任务2】默读课文,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脊吻( ) 接榫 ( ) 穹窿( ) 水榭 ( ) 蒙古( ) 屋檩( ) 额枋( ) 墁地 ( ) 琉璃( ) jǐ sǔn xiè měng fāng lǐn liú li qióng lóng màn 【任务3】《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关于我国建筑的自然科技小论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在文章结构上是怎样体现的?请梳理课文,填写下列表格。 思路 结构 引论 本论 特征 风格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借用“文法”和“词汇”概念 结论 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两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先总说后分说,先介绍特点,后探讨风格 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 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 【任务1】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目标二】赏析文章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中国建筑的“文法”是指中国的建筑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并且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成为人们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词汇”指的是建筑的材料。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2)文章中说的建筑的“词汇”又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这是比喻的说法,使得说明生动,让读者易于接受。本文用“文法”来比喻建筑的“规矩”,用“词汇”比喻建筑的材料,让人们能过熟悉的文章组成来理解建筑中的各种法式和材料的使用。 【任务2】小组讨论: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中国建筑的特征》 概说:中国建筑体系具有独特性 九大特征 中国建筑的“文法”与“词汇” 建筑的“可译性” 文章首先引入概念,界定“特征”的时间、地域范围;然后阐述概念的内涵,介绍中国建筑九个方面的特征,由结构特征到装饰特征,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让读者对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