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94596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 《背影》 课件(共43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506330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语文,上册,14课,背影,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亲,好像从都是不善表达的,即使他对你的爱有千斤重,也很难流露于言语之中。如果一位将爱隐忍于心的父亲,遇上了同样深沉的儿子,他们之间会如何传递爱与关心呢 今天我们就走进朱自清先的《背影》文,感受他笔下的父子情深。 作者:墨剑飘雨 陶弘景 教 学 目 标 (一) 了解文章叙事方式,感知父亲的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 (二) 把握“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三) 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交卸( ) 奔丧( ) 狼藉( ) 赋闲( ) 迂腐( ) 栅栏( ) 琐屑( )游逛( ) 马褂( ) 踌躇( )蹒跚( )颓唐( ) 举箸( ) 簌簌( ) 拭泪( ) xiè bēn sānɡ jí fù yū zhà suǒ xiè ɡuànɡ ɡuà chóu chú pán shān tuí zhù sù shì 读准字音 ( )狼藉 ( )慰藉 藉 jí jiè ( )哄堂大笑 ( )起哄 哄 hōnɡ hònɡ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赋闲:这里指失业在家。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衰颓败落。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情郁其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琐屑:细小而繁杂(的事)。 大去:与世长辞,一去不返。这是对死的委婉说法。 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理解词义 作者名片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的气息。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 背景链接 1917年冬天,朱自清的祖母去世,他的父亲朱鸿钧被解职,生活困顿。朱自清从北京赶赴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朱自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同到南京后,父亲送朱自清到浦口火车站坐车,《背影》记载的便是他们在浦口 火车站分别时的情景。1920年朱自清从北大毕业后,曾在杭州、扬州、台州、北京等地任教,与父亲产生了一些隔阂。1925年的一天朱自清收到父亲的信,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经典散文。 放视频了解散文知识 文体知识 第1段:开篇即点题,引出下文的“背影”故事。 第2段:写跟着父亲奔丧回家,是“背影”故事的缘起。 第3段:写丧事完毕与父亲同行,是“背影”故事的前奏。 第4段:写父亲决定为儿子送行,是 背影”故事的基础。 第5段:写父亲送儿子上了车,是“背影”故事出现的准备。 第6段:直接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 “背影”,是全文的核心段落。 第7段:写读着父亲伤感的信,眼前再次浮现“背影”,与前文呼应。 文章开篇便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一个看似普通的词,与前面“最不能忘记”搭配,却能引发我们独特的阅读期待。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归纳各段所写内容,探究每个段落与“背影”的关系。 点我放课文朗读 根据上面的归纳,试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 1自然段):开篇点题,写“我”思念父亲,最难忘怀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2一6 自然段):回忆家中往事以及车站离别的情景,表达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泪光中再忆父亲的背影,抒发思念之情。 根据上面的归纳,试总结:“背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从内容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会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 从结构来看,“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 那年冬天,“我”家中发生了哪些变故 你能体会父亲当时的心情吗 那年冬天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父亲经历丧母之痛又遇到生存危机,心情非常沉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