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96787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13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181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教学设计
  • cover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 ———《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欣赏,了解柯尔克孜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生活需要热情与豁达,这样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姿多彩,才会充满希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一段舞蹈,学生说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从而引出柯尔克孜族。 2.介绍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的人民主要居住在中国新疆帕米尔高原与天山南麓,少部分居住在新疆的特克斯等地,他们喜爱音乐,音乐遗产丰富。) 3.出示课题。 (二)教授新课 1.初步感知 (1)多媒体初听歌曲,提问学生:在听乐曲的同时,你的脑海当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听完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介绍这首歌曲为A大调,2/4拍,速度较快。并出示乐器库木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介绍库木孜的音色特点。 (3)介绍歌曲。《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是库木孜弹唱曲目。这种弹唱形式源于柯尔克孜族民间的叙事民歌,一般是自弹自唱,一人或多人表演。1975年,由马买提·萨比尔所创作。 此曲目用柯尔克孜族达斯坦《玛纳斯》作铺垫,赞颂人格化的库木孜与柯尔克孜人相依为命的高尚品德,揭示了历史上柯尔克孜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鼓舞了民族自强自信的精神。 此曲目于1979年10月由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广播电台录音播放后广为流传。唱词是十一个音节为一行的二行体,体律严谨,文学性较强,曲调具有独特的土骨买提风格。音韵悠长,表演凝重,隐忍思索,一改库木孜弹唱会写幽默的情调,开拓了库木孜弹唱的表现领域,是同类曲目中较优秀的作品之一。 (4)库木孜乐器介绍 "库木孜"历史悠久,琴声优美。据说,最早的这种乐器叫"库吾孜",意思是"美丽的乐器",是用红松制作的,形状与现在的大体相同,即头部椭圆形,根部细而长。它既被用来演奏民间音乐,也被用来与称为 "多兀勒巴斯"的战鼓一起演奏战争进行曲,以鼓舞战场上的士气。 "库木孜"琴的琴型很多,达七八种。最古老的是一种木制蒙革的三弦弹拨琴。经过改进的有全木制的三弦弹拨琴“亚克其库姆孜”,木制铁三弦弹拨琴“帕米尔库姆孜”,以及各种质地的四弦琴等。唐代,柯尔克孜族先民曾将这种乐器作为贡品献给唐王朝。随后,唐朝又把它作为大唐乐器赠送给日本。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又把这种乐器传到了巴达克山、克什米尔、中亚、波斯、阿拉伯等地。可以认为,这是柯尔克孜族对中国和世界音乐宝库的一大贡献。 2.深入了解 (1)跟随老师的琴声,同学用“lu”哼唱歌曲第一乐句的旋律,感受第一乐句的特点。(这段音乐起始音较低,落音较高) (2)跟随教师的琴声,再次引导学生用“lu”哼唱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感受第二乐句的特点,并思考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的关系。(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非常对称,形成一种对答的呼应关系) (3)教师播放第三乐句,学生聆听并思考:第三乐句的旋律有怎样的特点?(第三乐句仅有一个长音,起到了发展变化的作用) (4)教师播放第四个乐句,学生聆听并思考:第四乐句有怎样的特点?(旋律较长,连续出现了附点节奏,旋律变得跳动、欢快、活泼) (5)教师展示每一乐句的最后一个小节,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最后结束在哪几个音上?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并回答,结束在2 1 5 1,使音乐的结构更加稳定而又有变化) (6)学生模仿弹奏库木孜的动作,完整的聆听音乐,思考:乐曲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通过赞美库木孜来表现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开朗和豁达) 教学小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