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07930

纲要上册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共23张PPT含2个内嵌视频)

日期:2024-05-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703529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视频,内嵌,2个,PPT,23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七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目标】 1、概述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理解其演变趋势;分析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认识选官制度变化的影响。 了解三省六部制的发展脉络、运作方式及特点,从制度创新的角度认识其重要作用。 3、了解魏晋至隋唐的赋税制度,分析赋税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分析其变化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 目录 一、选官制度:士卒or庶族(科举制) 二、中枢官制:皇权vs相权(三省六部制) 三、赋税制度:人丁or财产(两税法) 课前预习成果检测 问题一: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 时间 制度 方式 标准 趋势 先秦 秦 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课前预习成果检测 问题二:中央官制的演变历程 时期 政权组织 权力分配 趋势 西汉 武帝前 武帝后 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课前预习成果检测 问题三: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 时间 制度 标准 趋势 魏晋 唐初 唐中期 一、选官制度:士卒or庶族(科举制)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知识补充:隋唐科举制度的演进历程 ·与九品中正制对比,科举制度的创新之处是什么? 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官权 选拔方式 选拔标准 选才范围 中正官 中央政府 推举 考试 士族、庶族 世家大族为主 考试成绩(分科考试) 门第(分级不分科) 开放性 集权性 公开性 公平性 有西方学者认为: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一 教材39页学思之窗 材料二 《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 探究: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材料一、二,你如何看待“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一观点。 答题思路: (1)赞同观点,从科举制历史进步性角度思考; (2)反对观点,从科举制的局限性角度思考; (3)总结:一分为二看待科举制度的影响。 解题关键:本题考察历史解释素养,要求学生通过获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的作用。解题关键是形成自己对科举制的认识。 二、中枢官制:皇权vs相权(三省六部制) 材料四 隋唐更看重的是权力的制衡而非职责的分工,……把立法与执法、决策与行政分离开来。———易中天《隋唐定局》 材料三 秦、唐中央官制比较 与秦中央官制相对比,唐三省六部制有哪些新发展? 分割相权,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三省职权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三省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 三、赋税制度:人丁vs财产(两税法) 观看视频《两税法》,分析比较租庸调制与两税法,概括两税法的创新之处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征税标准 征税项目 征税对象 征税次数 比较租庸调制与两税法,概括两税法的创新之处 人丁 财产 田租、户调、 力役、杂税等 户税、田税 授田农民 不分主客农商,一律纳税 旬输月送 夏、秋两季 放松了人身控制 简化了税收名目 扩大了收税对象 简化了税收时间 【探究】结合教材P41“拓展与探究”,谈谈你对两税法利弊的认识。 利:分夏秋两次征税,明确纳税时间;扩大纳税主体,确保封建王朝税收,解决了唐朝政府财政危机;明确各阶层税率,推进税收公平,两税法是以财产征税,照顾了人民的负担能力,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弊:额外加征,人民负担重;折钱纳税,使人民的负担随着币值的波动而波动;两税法按资产政税,但实际操作中,资产难以估算。 九品中正制 三省制 均田制 租调制 魏晋南北朝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隋唐 制度构建 公平公正 影响深远 宋元至今 课堂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