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酸碱中和反应 同步练习 一、多选题 1.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了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预先滴入3滴酚酞试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利用数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出溶液pH随所滴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时烧杯中的溶液呈酸性 B.b点时溶液中H+和OH-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时烧杯中的溶液显红色 D.滴入NaOH溶液的过程中,溶液里Na+逐渐减少 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C.通常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硝酸铵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3.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60s时,加人1-2滴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D.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加人稀NaOH溶液中 4.在利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图中a点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B.把图中c点所示溶液蒸干,得到一种固体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加入盐酸溶液中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保持不变 5.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碱溶液的大于7,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二、选择题 6.一些饮品的近似pH如表,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宜饮用 饮品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苏打水 pH 2.9~3.3 3.5~4.5 6.3~6.6 7.5~9.0 A.苹果汁 B.葡萄汁 C.牛奶 D.苏打水 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铝表面的薄膜能保护内部的铝,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能保护内部的铁 B.灼烧砂糖和面粉均产生炭黑,则砂糖和面粉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酸溶液的pH小于7,所以硫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9.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 物质 食醋 牛奶 食盐水 牙膏 肥皂水 pH 2~3 6~7 7 8~9 9~10 当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食醋 B.牛奶 C.食盐水 D.牙膏或肥皂水 10.“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A.熟石灰 B.碳酸钾 C.乙醇 D.烧碱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 NaHSO4 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NaHSO4 属于酸 B 往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盐酸 没有明显现象 石灰水不与盐酸反应 C 用燃着的木条伸进某瓶气体中 燃着木条熄灭 该气体不一定是 CO2 D 把 MnO2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快速产生气泡 MnO2 能增加 O2 的产量 A.A B.B C.C D.D 1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