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海水“制碱” 同步练习 一、多选题 1.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后的废液50克,逐滴加入Na2CO3溶液。根据实验测得数据绘出如图,其中纵坐标m表示沉淀或气体质量,横坐标表示的是Na2CO3溶液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oa段表示生成沉淀质量 B.c点表示Na2CO3恰好完全反应 C.废液中盐酸的质量分数是7.3% D.废液中含氯化钙11.1克 2.为了鉴别、NaOH、三种稀溶液,需要从下列试剂中选择一种才能达到鉴别的目的。(可以使用待检液混合的方法)符合此条件的是 A.稀盐酸 B.溶液 C.酚酞溶液 D.溶液 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CaCl2溶液 HCl 过量的CaCO3,过滤 B NaNO3溶液 Na2SO4 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 CaCO3 CaO 高温煅烧 D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过量Ca(OH)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4.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在箭头右侧)正确的是 A.CO2气体(H2O)→通过足量生石灰 B.CuO(C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 C.CaCl2溶液(盐酸)→加足量碳酸钙粉末,过滤 D.CO2气体(CO气体)→点燃 5.一瓶不纯的K2CO3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KNO3、Ca(NO3)2、Cu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秤取15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 (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 (3)另秤取15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生成197g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得是 A.杂质中肯定含有KNO3 B.杂质中可能含有KNO3、Na2SO4 C.杂质中肯定含有KNO3,可能含有Na2SO4 D.杂质中肯定不含有Ca(NO3)2、CuCl2、Na2SO4 二、选择题 6.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变小的是 A.硝酸钡和氯化钾 B.硫酸和氢氧化钠 C.稀盐酸和碳酸钠 D.锌和硫酸铜 7.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试剂和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aCl2溶液(稀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CuO) 通入过量的 H2,加热 C NaOH 溶液[Ca(OH)2]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O2 (水蒸气) 通入过量的 NaOH 固体 A.A B.B C.C D.D 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①CuOCuSO4Cu ②CaOCa(OH)2Ca(NO3)2 ③)FeFe2O3FeSO4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9.为达到以下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MnO2固体中的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鉴别K2SO4、Cu(NO3)2、Ba(OH)2、NaOH 不用另加试剂 C 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称取3.0gNaCl,加入50.0mL水使之溶解 D 鉴定本地雨水是否为酸雨 用pH计测定雨水的pH A.A B.B C.C D.D 10.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与食醋混用产生气体: B.用NaOH溶液吸收: C.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可作发酵粉: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后,瓶口出现白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C.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显著升高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1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镁中滴加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B.稀盐酸与过量的氧化铜反应: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的物质加热:蓝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D.浓硫酸滴在金属上:金属脱水变为黑色,且表面有气泡冒出 13.下列药品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生石灰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浓盐酸 14.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