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25727

六年级语文下册3 《古诗三首》导学案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17次 大小:227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 cover
3.古诗三首 【内容出处】 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2019版)第11、12页。 【课标要求】 1.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 2.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1.会写“侯、章”等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设计说明:结合课文内容、语文要素及编者意图,寻找语文课程标准与之匹配的要求作为本科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同时,对课程标准中的与之匹配的目标进行细化。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分解为“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将“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分解为“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1.会写“侯、章”等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学习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学习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三、四。(检测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资源与建议 1.本课的三首古诗均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或传说有关。《寒食》描写了我国传统的寒食节,诗的大意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城的美好春景,引人遐思。“日暮”二字在时间上承接前两句,“汉宫”指的就是唐宫,这是唐诗中常见的以汉喻唐的写法。“传蜡烛”指的就是寒食当日,宫中传赐新火给权贵豪门,“轻烟散入五侯家”表示权贵近臣们已蒙受皇恩表现出一派承平气象。 2.《迢迢牵牛星》是一首东汉时期的五言诗,大意是: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织女伸出纤纤素手拨弄织机,但一整天也织不成纹样,只有泪如雨下。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两人之间只隔着这一条银河,却只能相顾无言。叠字的运用,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 3.《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诗的大意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全诗意境悠远,情韵含蓄,令人回味无穷。 设计说明:上述内容不仅告诉学生学习本课对于进一步理解单元语文要素“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重要意义。还告知学生在体会文章中心时候要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内容。再则为学生补充《古诗三首》的创作背景,为学生感悟诗意做好铺垫。 课前预习 任务一:读拼音,写词语。 哭qì( ) 五hóu( ) 文zhāng( ) yíng yíng( ) 含情mò mò( ) qī( ) 乌yā( ) 任务二: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语。 1. 日暮汉宫传蜡烛。 2. 皎皎河汉女。 3. 脉脉不得语。 4.中庭地白树栖鸦。 任务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寒食》作者是 代的 ,诗中写的寒食节这天的风俗习惯是 。 2. 《迢迢牵牛星》选自《 》,诗中描绘的情景与我国古代民间故事“ ”有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