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45383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第45讲 中国的法治、教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含答案)

日期:2024-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2985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中国,答案,文明建设,精神,教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第45讲 中国的法治、教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1.(2023北京西城二模)历史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郑国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并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铸刑书”强调道德治国的重要性 B.春秋之前的古代中国未能以法治国 C.《左传》的历史记载一定客观真实 D.客观上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 2.(2023安徽宣城三模)《礼记·曲礼》中载有:“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这一记载表明儒学主张(  ) A.儒家士人应投身于社会的基层教化 B.法律应以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原则 C.通过礼可以很好地治理和教化社会 D.君主治国应以仁义之心去感化民众 3.(2023福建厦门二模)据秦简《法律答问》载:父母告子女不孝辄拘捕子女;子女告父母概不受理,且治告者罪。这表明秦代(  ) A.奉行严刑峻法  B.伦常秩序受政府重视 C.强化基层治理  D.律令儒家化初具雏形 4.(2023河北唐山一模)曹魏政权制定的《新律》将《周礼》规定的“八辟”原则修订为“八议”制度;西晋编订的《泰始律》规定了“峻礼教之防,准五服(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以制罪”的刑法适用原则。这些变化体现(  ) A.立法的人性化  B.执法的规范化 C.乡约的世俗化 D.律令的儒家化 5.(2023广东韶关期末)子孙“违犯教令”罪由来已久,秦汉已经出现类似罪名,唐朝正式立法。《唐律疏议》规定“祖父母、父母有所教令,于事合宜,即须奉以周旋,子孙不得违犯”。统治者明确这一法律意在(  ) A.维系宗法制度的统治地位 B.巩固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C.赋予家长管教子孙的权力 D.利用儒家伦理以维持统治 6.(2023广西北海二模)书院祭贤始于北宋的岳麓书院,祭祀对象主要包括儒家的先圣先师、先贤先儒、乡贤先祖。祭祀的祠宇具有开放性与公共性,书院之外的人员也可以参加书院祭祀活动。据此可知,宋代书院(  ) A.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B.推动了科举教育发展 C.受佛道思想的影响 D.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 7.(2023广东惠州一模)宋人笔下涌现出很多“好孩子”形象,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好孩子”形象确立的主要原因是(  ) A.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B.科举制的完善与成熟 C.礼仪教育受到重视 D.崇文抑武政策的影响 8.(2023广东珠海二模)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  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 C.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  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 9.(2023山东临沂联考)清初,顺治帝重新颁布朱元璋的《六谕》:“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康熙帝将其扩展为“圣谕十六条”,雍正帝对其中的每一条进行扩展注解,编成了《圣谕广训》一书,并在全国建立起宣讲网络。统治者注重“圣谕”教化旨在(  ) A.发展儒家教育 B.传播礼教思想 C.维护社会秩序 D.完善法律制度 10.(2023河北沧州二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这些法律的颁布(  ) 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B.开始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C.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上日程 D.缘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