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愚公移山 【基础作业】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惩山北之塞( ) (2)杂然相许( ) (3)且焉置土石( )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 以残年余力 C.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D.投诸渤海之尾 告之于帝 4.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素养作业】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②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③而往!”越明年④,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①鄙:边境。②钵:和尚盛饭用的器皿。③恃:凭。④明年:第二年。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聚室而谋曰( ) (2)吾与汝毕力平险( )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三处) 西蜀之去南海 不知几千里也 僧之富者不能至 而贫者至焉 8.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拓展作业】 9.你所在的班级将要举行“‘愚公移山’之我见”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以激起大家的参与热情。(不少于60字) (2)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两则材料,请你给“愚公精神”下一个定义。 材料一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选自歌曲《愚公移山》) 材料二 唐卓琼的小儿子因掉下悬崖而死,从那时起,他决心修一条“接”儿子回家的路。为了修路,年迈的母亲死在山上,老伴与他形同陌路,大儿媳选择了与支持修路的大儿子离婚……“鸡公岭上通大道,和尚岩脚变坦途。”人们说,修路不止的他,完全是现代版的愚公。 (选自《重庆晚报》,有删改) (3)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愚公移山”的争论,请根据争论回答问题。 甲:愚公为了移山,带领子孙挖山不止,还要世世代代挖下去,这岂不是费时费力,太缺乏经济头脑了 还不如带领子孙搬家,去开辟一片新天地。 乙:搬家是逃避现实的做法,人不能遇到困难就逃避。 丙:人应该有开拓精神,此路不通,可以开辟新路。愚公何必固守在那闭塞的家乡,搬家更有发展前途。 丁:面对两座大山,愚公没有被吓倒,而是选择了移山。这种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如果搬家了,那就不是愚公了。 ①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②你支持哪位同学的观点 请简要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 1.(1)阻塞 (2)纷纷地 (3)放置、安放 (4)肩负、扛 2.(1)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2)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