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78841

4《古代诗歌三首》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1次 大小:8744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古代诗歌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cover
《古代诗歌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一 诵读《迢迢牵牛星》,完成下列练习。 1.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你从诗中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解题支架] [参考答案] 这首诗借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达了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或是一种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 2.诗中多次出现叠音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解题支架] [参考答案] 本诗共十句,有六句运用了叠字,这些叠字的运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种种情态,让人浮想联翩;同时,都用在句首,也使得诗作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迢迢”“皎皎”,一遥远,一明亮,既是对浩瀚星宇中,牵牛、织女二星的实写,也令人想到牛郎织女二人以及他们的爱情故事,这是诗人联想的源头。“纤纤”“札札”表现了织女娇柔美好、辛勤劳织的样子,与后句形成突转。“盈盈”“脉脉”表现了织女与牛郎受天河所阻,思念过深、忧伤太重而无以成语的离愁。 二 《寒食》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了什么情景?联系寒食节的习俗,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支架] [参考答案] 1.《寒食》的前两句主要写寒食白昼之景。描写了春日京城落红漫舞、柳条随风袅娜之态,突出长安城里一派绚丽迷人的春光。后两句则写日暮走马传烛之景。到了傍晚,宫里忙着赐新火给公侯近臣,袅袅轻烟散入了王侯贵戚的府第,灯火通明,炊烟升起。 2.示例1:我认为这首诗刻画出了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京城春色的陶醉,表达了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示例2:我认为这首诗反衬了普通百姓的贫寒,表达了对皇宫特权及宦官专宠的讽刺。 三 发挥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十五夜望月》中的情景,并说说你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理解。 [解题支架] [参考答案] 1.示例:月光挥洒在庭院的地上,好像铺了一层白霜,萧森的树影里,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已深,秋露无声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高悬,人们都在仰望,却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在谁处。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有致。诗句不直接写诗人的望月之情、怀人之心,而是反写秋思之“落”,将无形的秋思化作有形的重物,凸显秋思的深沉、凝重。一“望”一“落”,形成一种意象的连绵,情感也达至高峰。 积累拓展 四 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学习支架] 五 除了《寒食》《十五夜望月》,还有不少古诗词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王安石的《元日》等。找一些来读一读,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参考答案] 交流示例:王安石的《元日》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描写了家家户户过春节、除旧迎新的欢快景象。在一阵阵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屠苏酒,感受着和暖的春天的气息。光亮、温暖的太阳照射着千家万户,人们都忙着撤下旧的桃符,换上新的桃符。诗人描绘了春节时有代表性的一些习俗,如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等,营造出祥和美好、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