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匆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解题支架] [参考答案] 课文围绕“匆匆”二字描写时间流逝的踪迹,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接着描写了作者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在此基础上抒发了对光阴被虚度的无可奈何,揭示了年轻人觉醒又茫然的心情,最后发出警示,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白白走这一遭”。 二、时间是抽象的,难以描绘,课文却将时间的流逝描绘得生动可感。作者是如何展开描写的? [解题支架] [参考答案] 时间的流逝本来是抽象且难以描绘的,但是本文将其描写得生动可感,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并不发表抽象的议论,而是把自己的感觉、潜在的意识化为具体的形象,并借助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将其细细地描摹出来。比如“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这里的太阳被拟人化了,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过,引得作者“茫茫然跟着旋转”,让人感同身受;紧接着,作者用拟人和排比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自己洗手、吃饭、默思时,时间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的情形。在这些形象的描写中,时间的流逝变成了具体可感的日常生活场景,无情之物充满了情感,形成虚实相生的情境,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积累拓展 三、课文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解题支架] [参考答案] 本文的开头一段和第4段中,均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这样的安排别具匠心,耐人寻味。文章开头连用设问和反问,既点明题意,引出了作者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限感慨,提醒读者关注和思考关于时间的问题,又引出下文,为后文描写时间的匆匆流逝和抒发情感奠定了基础。第4段连用问句是在描写时光“匆匆”之后,作者内心的情感郁积深厚,终于汇聚成不可遏制的洪流,喷涌而出,于是连用六个问句表现内心的情感波澜。这几个问句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在设问———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和自———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当中,突出表现作者因时光难以把握而惆怅伤感。但是这样还不够,作者继续追问:“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并再次强调:“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游丝样的痕迹都没有留住,多么让人苦闷压抑!于是,作者连用两个关于“赤裸裸”的发问,将压抑在内心的苦闷彷徨表露得更彻底。在情感郁积到最痛苦时,作者突然质问自己:“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突出了他不甘沉沦,要珍惜时间、成就不平凡人生的想法。至此,作者的情感历程得到了完整呈现,读者读此段文字也有如经历了汹涌浪涛的一番洗礼,既觉酣畅淋漓,又有一种水落石出、拨云见日之感。 四、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3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解题支架] [参考答案] 1.因为作者在描写“时间的流逝”时蕴含了深沉、真切、难以抑制的情感。情感郁积深厚,便会很自然地诉诸笔端,再加上作者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不可感的抽象事物变得具体可感,甚至富有人情味,其描写自然真切感人。 2.仿写示例1:旧的已经逝去了,新的也终究会来,在这新旧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清晨,我从梦中醒来,太阳已悄悄地爬上窗棂(línɡ),从窗子这边转到那边,而我只能茫然地看着他,不知他最终藏到何处。于是———上课的时候,日子从专注的双眼前飘走;玩闹的时候,日子从嘻嘻哈哈的欢笑声中跑开;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笔尖蹚过;我感觉到他去得匆匆了,想要伸手挽留,他却从我伸出的手边漠然绕过;夜晚,我熟睡时,他穿过我的梦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