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9594430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16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张
编版
,
初中
,
语文
,
八年级
,
下册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梳理作者的游踪。 2.理清写景的顺序与角度,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 3.品味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含义。 4.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重难点 1.通读课文,梳理作者的游踪。 2.理清写景的顺序与角度,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 3.品味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含义。 4.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关于我们祖国的一条“巨龙”———长江,你一定不会陌生。她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河,她横贯中华大地,哺育着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因此和黄河一齐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你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吗?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长江之歌》的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各拉丹冬,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屹立在神秘的雪域高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去揭开各拉丹冬的神秘面纱,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思。 二、教学过程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懈怠”“接踵而至”“漫不经心”等重点字词。 ◎作者简介 马丽华,1953年生,山东济南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长篇纪实随笔《藏北游历》等。 ◎背景链接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多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 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记。 活动一:走进一座雪山 ◎假如马丽华每到一个地方要发一个微信定位,请同学们浏览文章,圈画表示地点的词语,完成定位图。 活动二:领略一段美景 ◎马丽华在朋友圈发文:“格拉丹东值得你历经艰辛走上一遭。”你觉得她会选择哪些图片来进行配图? 1.请同学们聚焦文中写景部分(5-11段),并为相应景观照片命名。 2.请你找到与发圈图片相符的“文案”,朗读出来并进行分析。(可从炼字、修辞,句式等角度分析) 活动三:理解一种感受 ◎默读课文,找出表现作者游览过程中的身心感受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 1.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 (人与自然强烈对比,构成视觉冲击,以人的渺小反衬自然的伟大。) 2.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 (借助个性化的思考感悟和独特想象,带领读者进入深邃的远古时空和思考的深处;由冰山的裂纹和波状皱褶联想到树的年轮,赋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赞颂雪山的神奇,历史久远,如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 活动四:体悟一种情怀 师:我们赏析了各拉丹东独有的美景,也深刻理解了马丽华说的“值得”。身之所至,目之所见,心之所感,都内化成了我们生命和精神的一部分,这也是外在旅程和内在旅程的关系。我把下面这段文字送给大家: ◎思考:痛苦不断,热情不减。请结合助读资料说说,作者是怎么看待大自然带给自己的身体上的痛苦的? (1)以身心感受形成潜在线索。 随着作者身体状况越来越糟,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感受与理解越来越细腻,想象也越来越富有诗意。 作者细腻的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艰险,也表现出作者的乐观与坚强,带给读者亲切、真实、可信的阅读感受。 (2)作者呈现大量痛苦的身心感受,符合她对自己“苦难美至上主义者”的定位。 (3)反复叙写身心的痛苦也是表达敬畏自然的一种方式。 (从作者的自然观角度来看,不断加重的身体痛苦,其实也是一种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海南省东方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2025-05-18)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滨海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2025-05-18)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含答案)(2025-05-18)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练习题(含答案)(2025-05-18)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沙镇九年制学校、金羊镇九年制学校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05-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