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 海水“制碱” 同步练习 一、多选题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加水稀释盐酸 B.向等质量的Na2CO3和CaCO3中分别滴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D.向一定质量的稀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2.煤化工废水中含有NaCl、Na2SO4、NaNO3,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与NaCl相比,NaNO3更适合通过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得到 B.a1℃时,NaNO3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C.a2℃时,NaCl和Na2 SO4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40℃时,Na2 SO4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变为不饱和溶液 3.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CaO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不饱和溶液甲。向溶液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溶液乙和沉淀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O2质量为4.4g B.溶液乙中只含一种溶质 C.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为4g D.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6g 4.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物 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二氧化锰 氯化钠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氯化钠固体 碳酸钠 加入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过滤 D.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适量的石灰水、过滤 A.A B.B C.C D.D 5.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鉴别:用扇闻的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B.提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 C.检验:用加入稀盐酸的方法证明碳酸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钙 D.除杂:用在空气中灼烧的方法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 二、选择题 6.如图两圆相交部分是物质相互反应,下列对反应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a处形成浅绿色溶液 B.b处无明显现象 C.c处产生蓝色沉淀 D.d处溶液呈红色 7.区分下列物质,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空气和氧气: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B.二氧化锰和炭粉:取样加入双氧水,观察现象 C.食盐水和蒸馏水:玻璃棒蘸取溶液灼烧,观察现象 D.稀盐酸和稀硫酸:打开瓶口,观察是否有白雾 8.酸、碱、盐在日常生活中是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类物质。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食醋中含有醋酸 B.纯碱的化学式是 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澄清石灰水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9.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富有创造性的中心学科 B.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体现了硫酸铜的化学性质 C.研究开发新型可降解塑料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D.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创立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现代化学基础 10.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11.发明“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 A.张青莲 B.侯德榜 C.拉瓦锡 D.汤姆生 1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A.O2(H2O)—通过浓硫酸干燥 B.CaO固体(CaCO3固体)—加足量的盐酸至无气泡产生 C.CuSO4溶液(H2SO4)—加足量CuO粉末反应,过滤 D.NaCl固体(泥沙)—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3.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比较镁条燃烧前、燃烧后固体的质量 B.一次性鉴别NaOH溶液、稀盐酸、NaCl溶液三种无色溶液:选用CuSO4溶液 C.实验室制取少量NaOH: Na2CO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