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0250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课件: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共37张PPT)

日期:2024-06-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11454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6届,新民主主义革命,PPT,37张,崛起,高考
  • cover
课件37张PPT。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49年)一、五四风雷———五四运动 (一)背景(和原因) 1、国内背景 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或进一步发展)。 ②阶级: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③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④政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对内镇压、对外卖 国)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2、国际背景 ①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接受了除第五条部分内容以外的其他全部要求,这就是“五九国耻”。 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为中国指明了解放道路;③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导致中国反帝情绪高涨。 3、导火线: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原因。 ①要求: a.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b.取消“二十一条”; c.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日本在大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 ②结果:英、美等国操纵会议,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说明弱国无外交 ③影响:立即激发了郁积在人们心中的愤慨,酿成一场革命运动———五四运动。 (二)经过 1、第一阶段: ①时间:1919年5月4日—6月初; ②爆发:1919年5月4日北大等校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游行,标志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主力:学生; ④中心:北京; ⑤斗争形式:学生罢课、集会和游行; ⑥口号: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b.“废除二十一条” ;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⑦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⑧结果:不断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而失败 2、第二阶段: ①时间:1919年6月5日起;②主力:工人 ③中心:上海 ④斗争形式:三罢斗争———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商人罢市 ⑤目的:为支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 ⑥意义: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⑦结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A.胜利的表现: a.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罢免曹、章、陆三人的职务; c.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初步的原因: a.提出的口号没有完全实现 b.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c.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三)评价: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其彻底性不是指斗争的结果,而是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2、进步性: ①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是领导;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原因: (四)特点 1、革命性: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2、群众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多阶层参加,并相互支援。 3、广泛性:地域范围波及全国各地; 4、新属性: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5、先进性: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6、爱国性: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映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7、成功性: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 (五)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因素 1、政治上:旧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均以失败告终。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3、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共诞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辛亥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