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07683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239161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课,诗经二首——蒹葭
  • cover
(课件网) 蒹葭 ———《诗经·秦风》 “《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育。” ———王安忆 导入 一曲水边浅吟的情歌 一段百转千回的追寻 一、品读音韵之美 1.听读诗歌朗诵,标出易错读音和节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品读音韵之美 蒹葭 蒹葭 苍苍,白露 为霜。 所谓 伊人,在水 一方。 溯洄 从之,道阻 且长。 溯游 从之,宛在 水中央。 蒹葭 萋萋,白露 未晞。 所谓 伊人,在水 之湄。 溯洄 从之,道阻 且跻。 溯游 从之,宛在 水中坻。 蒹葭 采采,白露 未已。 所谓 伊人,在水 之涘。 溯洄 从之,道阻 且右。 溯游 从之,宛在 水中沚。 二二拍 (ang) (i) (i) 押韵脚 叠词 (xī) (méi) (jī) (chí) (sì) (zhǐ) 1找出诗中押韵的字 押韵脚 二二拍 叠词 小结一 一咏三叹之调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二、感受内容之美 1据课下注释 ,翻译诗歌内容 二、感受内容之美 2.本诗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结果: 深秋、清晨 河边 伊人、追寻者 追寻者追求伊人 未果 在深秋清晨的河边,追寻者追寻伊人未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三、体会景物之美 1.用横线勾画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本诗描绘了哪些景物? 三、体会景物之美 2.根据描写的景物,填写下列表格。 景物 特点 作用 芦苇 白露秋霜 朦胧,缥缈 洁白、晶莹、 冰凉 借物起兴 ①描绘了一幅朦胧凄清的秋景图, ②引出追寻伊人而不可得的相思之苦。 变化过程:秋霜逐渐融化为露水,露水逐渐变干 作用:①形象地写出时间的流逝, ②表现出追寻者的追寻时间之久, 心情焦急惆怅 3.哪种景物有变化?它的变化有何作用? 三、体会景物之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三、体会景物之美 重章叠句: 含义: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有几个字不同。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 作用: ①推动故事进程 ②刻画人物形象 ③渲染气氛 ④强化情感 ⑤深化主题 借物起兴、借景抒情 小结二 朦胧凄清之景 相思不得之苦 三、体会景物之美 ①形象地写出空间的转移, ②体现追寻者追寻过程之难,心情急切 四、品析人物之美 1.“追寻者”追寻“伊人”容易吗?用波浪线勾画相关语句。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①形象地写出空间的转移 ②伊人行踪不定、可望不可即 四、品析人物之美 2.为何“伊人”难追寻?用双横线勾画相关语句。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追寻者: 伊人: 四、品析人物之美 小结三 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行踪不定、神秘 美好之物总是渺茫难得, 但只要心中有所追寻, 追寻的行动就可以生生不息。 四、品析人物之美 五、感悟主题之美 1.“伊人”所指仅仅是美丽女子吗? “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