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23583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05-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3次 大小:3545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程标准】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3.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筹备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北平中南海怀仁堂 (2)参会: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特邀代表等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团结建国 的精神 (3)主要内容: 核心议题:讨论新中国的成立。 ①毛泽东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致开幕词,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②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 ③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④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 【特别提醒】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权 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主要内容 ①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②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就职;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归纳总结】 1949年北平政协会议与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的不同 (1)新政协将国民党反动派排除在外。 (2)新政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新政协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4)新政协是长期存在的、固定的统一战线组织。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标志: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2.历史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4)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特别提醒】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一)历史背景 1.国内: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 2.国际:美国发动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安全危害。 (二)重要措施 1.土地改革 (1)背景: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①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的3亿多农民仍然受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这是恢复国民经济的极大障碍。(占人口大多数的贫农、雇农处于无地少地状态) ②在广大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既是继续完成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根本条件。 ③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2)概况 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到1952年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3)意义 ①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 ②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全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巩固政权。 【特别提醒】 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的目的和实质 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