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律诗,理解诗的主要内容,背诵并默写全诗。 2、技能目标:抓住关键诗句,读懂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情目标:学习正确地面对同亲友的离别或分别,要心胸豁达,坦然乐观。 【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律诗,理解诗的主要内容,背诵并默写全诗。 难点:抓住关键诗句,读懂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选自 《王子安集》 作者 王勃 本诗就题材而言是送别诗。就体裁看是五言律诗。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每句字数来判断是几言。 “杜少府”,作者的朋友杜镜,生平不详。“少府”,官名,县尉的别称。 “之”,去、到、往(动词)。 蜀州,地名,即今四川。 送杜少府到蜀州上任。 题 解 作者介绍 王勃(约650-675),字子安,唐代著名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六岁便善诗文,人称神童。15岁被授予朝散郎(官名)之职,后因文章得罪权贵被革职,并累及其父。其省父时,溺水惊悸而死,时年26岁。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以文章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著有《王子安集》和《滕王阁序》。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què)|辅(fǔ)三秦 ,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qí)路,儿女|共沾(zhān)巾。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què 城阙: 指长安。 五津: 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 三秦辅卫着长安,风烟迷漫中遥望你将去的五津。 辅三秦: 以三秦为辅。辅:辅卫。 朗读释义 译: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huàn 宦游: 出外做官。 与你分别心中别有一番情意,我们同样都是离家在外做官的人。 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 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比: 靠近,挨着。 四海之内只要你我是知心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好似近邻。 译: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qí 无为: 不用,不要。 歧路: 岔路口。 沾巾: 泪沾手巾,指挥泪告别。 请不要在即将告别的岔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涕泪涟涟沾湿衣襟。 译: 品读鉴赏 1、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 城阙:指长安 。 (点出了送别地点。)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 (点出了行人将要去的地方)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和“望”字。 “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首联:点明地点 意境开阔 “望”:“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3、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 宦游人: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 颔联写的是什么? 从正面写离情而转为劝勉。 劝勉朋友什么?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怀? 劝勉朋友不要悲伤,体现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 颔联: 离别原因 坦然面对 4、怎样理解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 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5、颈联为什么成为送别诗中的名句? ①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 ②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③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 ... ...